最新消息

18
二月
牛頭高昂的牛年

過了春節,就是牛年。牛年伊始看市場,已經頗有幾分牛市模樣。

經濟上,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的預測,2021年全球GDP增長為5.5%。其中,美國增長5.1%,歐元區增長4.2%,中國增長8.1%,印度增長11.5%。大體而言,2021年全球經濟將出現強勁反彈。

新冠疫情方面,美國、歐洲等經濟發達國家正在大規模接種疫苗,全球其他有條件國家也正在快速跟進。從每日新增感染人數來看,全球新增個案從一月上旬就開始從高峰逐步回落;疫情最嚴重的美國、英國,每日新增個案同樣從1月上旬高位開始回落;其他疫情嚴重國家的每日新增個案回落時間雖有參差,但到現在大體都處於回落狀態。預計隨着接種疫苗規模的進一步擴大,全球主要經濟體在下半年基本控制疫情可能性很大。

中美可望合作多衝突少

貨幣政策方面,美聯儲的最新議息聲明維持聯邦基金利率不變和維持每月至少1200億美元的買債規模。雖然疫情受控和經濟恢復的速度可能對美聯儲的貨幣政策有所影響,但最近有美聯儲局官員表示,美聯儲今年不大可能削減買債刺激計劃。

中國經濟已大致接近恢復正常,人民銀行今年有較大可能收緊寬鬆貨幣政策,不過考慮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貨幣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因此可以肯定人行的貨幣寬鬆政策只會微調式收緊,不至於對經濟造成較大衝擊。

綜上所述,從經濟、疫情和貨幣政策等幾個大的方面看,2021年股市的基調不錯,有較大可能表現理想。

對第一季度而言,幾個有利因素都有助於港股在第一季度創出新高,開好牛頭。

首先,美國總統拜登在農曆新年前夕與國家主席習近平通話,通話時間約2個小時,從媒體披露的談話資訊看,通話內容大致符合我們對中美關係的預期。

簡單來說,就是與特朗普時代相比,拜登時代的中美關係將更傳統和正常一些,如果說特朗普時代的美中關係是九分鬥爭一分合作,那麼拜登時代就可能是七分鬥爭三分合作或者六分鬥爭四分合作,合作的地方多些,衝突的地方少些,中美經濟關係會從特朗普時代的低位略微反彈,對經濟和股市有利。

港股或創新高

其次,美國規模達1.9萬億美元的救市方案預計很快通過,令短期經濟展望樂觀。中國的1月新增貸款創出新高,也說明未來中國經濟增長較為有力。

第三,中國1月通脹指數出人意料地按年下跌0.3%,說明通脹壓力不大。不過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從12月回落0.4%,改善至1月上漲0.3%,說明工業產品有漲價壓力。美國1月通脹指數按年升1.4%,略低於預期的1.5%,美聯儲主席鮑威爾2月10日出席一個視像會議時表示,希望看到實質的通脹,但不認為通脹會大幅升溫,或者可持續地上揚。

雖然市場中有些意見認為隨着美國進一步大規模刺激經濟,通脹將會升溫,而大幅上升的通脹最後將導致貨幣政策被迫大幅收緊,對股市不利。不過,從實際情況看,各國央行大規模放水支持經濟已有頗長的時間,通脹一直不明顯,主要是生產能力一直遠超需求,對通脹有遏抑作用。現在繼續放水會否帶來較為嚴重的通脹仍然是個未知數,雖然長期而言,印鈔過多會帶來通脹有一定的必然性,但就短期而言,通脹的威脅並不嚴重。

所以,今年第一季度大致處於一種中美關係展望較前略有改善,全球經濟強勁反彈、中美經濟展望樂觀,通脹仍然低迷、不至對經濟造成較大負面影響,貨幣整體仍然寬鬆的較為理想狀態,對股市有利,港股有望在各種有利因素支持下,再創今年新高。

11
二月
水淹世界下的幾個投資推論

世界已經被印鈔的洪水淹沒。以地位接近全球央行的美聯儲為例,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之前,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大約穩定在不足1萬億美元的水準,金融海嘯後經過幾輪量化寬鬆,至2014年,其資產負債表已經膨脹到約4.5萬億美元的高位。

美國進入加息周期後,經過幾年努力,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於2019年收縮到4萬億美元以下,但是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後美國再次進入印鈔模式,至2020年下半年美聯儲資產負債表規模已達約7萬億美元,隨着美國更多救助方案的推出,預計美聯儲資產負債表有機會在2021年底超過10萬億美元水準。

在美聯儲以外,全球其他主要央行例如歐央行、日本央行、英國央行、中國央行等,雖然印鈔的速度略有差別,但無一例外,2008年以後,其資產負債表全都是以倍數上升。

貨幣長期氾濫和產能長期過剩雙結合

觀察全球主要央行應對危機的模式,除中國外,基本上都是迴避困難的結構性改革,而是選取較為容易的印鈔應對。因此,我們可以從過往主要央行應對危機的行為模式得到一個大致的判斷:

全球已經走上了靠印鈔解決問題的單程路,基本沒有可能回頭。每一次危機都要靠印更多的鈔票來應對,央行一旦抽緊銀根引發金融市場動盪同樣只能靠印鈔解決,因此,抽緊銀根讓貨幣環境回到從前的正常狀態已經不可能,貨幣的大方向只會越印越多,即使間中央行有些抽緊銀根的動作,大概率也難以長期持續,無損印鈔的方向。

所以,一個影響投資的長期因素就是:未來貨幣將長期氾濫。

中國逐步崛起後,帶給世界的最大改變就是:為世界增加了強大的生產能力。中國以14億人口的規模,海量的工程師和高素質勞動力,根本性地改變了世界的生產格局,令到全球的生產供應能力遠超以往,除了極少數中國無法生產的產品,目前全球絕大部分產品的產能都處於過剩狀態。

所以,另一個影響投資的長期因素就是:大部分產品的產能過剩將長期存在。

貨幣長期氾濫和產能長期過剩兩個因素雙結合,造成了我們的第一個推論:資產市場的較高通脹和實體經濟的較低通脹甚至某些時間的通縮將同時存在。

其原因就是,由於生產能力的強大,供應能力遠超需求,導致大多數情況下市場中供過於求的情況長期存在,對實體經濟中的通脹起到了壓抑作用。但是長期超發的貨幣又需要有一個出口和去處,既然實體經濟中因為需求有限的原因貨幣無法大量流入,超發的貨幣只好流入資產市場,造成資產市場的較高通脹。

所以,不要對當今「央行大舉印鈔而通脹不明顯」的神奇現象感到奇怪,因為多印的鈔票大多流入了資產市場,而資產價格的上漲通常不被計入通脹統計。

優質資產備受追捧

第二個推論:資產市場的通脹又將分化為優質資產的較高通脹和普通資產的較低通脹。

生產能力的強大和貨幣的氾濫使得門檻較低的普通資產的形成較為容易,意味着這類普通資產的供應可以很快增加,在實體經濟需求有限的情況下,這類普通資產的盈利前景並不明朗,不易吸引資金追捧,導致普通資產的表現不佳。

相反,優質資產通常具備較高的門檻,具有技術、品牌、管理、規模等方面的優勢,不容易很快形成,具備一定的稀缺性,其市場地位較為穩固,盈利前景較為明朗,容易吸引資金追捧,其市場表現較佳。

對投資者而言,這個推論意味着要儘量投資具有稀缺性的優質資產,迴避普通資產,才能爭取較好的投資表現。

勿以過去估值否定優質資產價值

第三個推論:優質資產的超高估值有其合理性。

由於優質資產具備相當的稀缺性和較為確定的長期增長前景,在貨幣氾濫的情況下,將享有遠高於一般資產的稀缺性和確定性溢價。

也就是說,貨幣氾濫帶來長期的貨幣貶值壓力,投資者必須持有資產以對沖這種壓力,由於普通資產遍地都是,確定性不高,不是理想的持有對象,因此,投資者會傾向持有具備稀缺性和確定性的優質資產,並願意為其稀缺性和確定性支付高昂溢價。

這個推論對投資者意味着,不應用過去的估值框架否定現在優質資產的高估值(因為過去的估值框架通常沒有反映優質資產的稀缺性和確定性溢價),否則,就有可能跌入普通資產長期低迷形成的「價值陷阱」,導致錯過優質資產的牛市。

第四個推論:不可逆的單向印鈔會導致貨幣越來越多,政府債務無節制增長,最後不可持續。

為了恢復政府債務的可持續性,一般而言只能:一、像企業一樣,政府進行債務重組,削減債務,由債權人承擔損失;二、貨幣大幅貶值,稀釋債務,變相減輕債務負擔。

由於貨幣貶值沒有明確的受害者,阻力相對較小,因此,無節制印鈔最可能的後果是在某個時點,持有人對貨幣失去信心,導致貨幣大幅貶值,資產變相升值。

印鈔帶來國家及社會等分化

第五個推論:印鈔將帶來從國家、社會、經濟到股市的明顯分化。

印鈔帶來的通脹或資產升值代價,承受代價者是全社會,特別是人口佔絕對多數的廣大社會基層;印鈔帶來的資產牛市,受益者是少部分能借到錢、有剩餘資金用於投資、擁有資產的相對富裕階層。所以,印鈔將帶來窮的更窮、富的更富的結果,加劇社會分化、製造更多的矛盾。

從國家、社會、經濟到股市層面,印鈔都是有益於強者、不利於弱者的遊戲,對投資者而言,意味着不能用以前把市場看成一個整體、同上同下的整體框架進行分析,而是要將市場分成強和弱兩部分,採用強者更強、弱者更弱的新邏輯。

4
二月
解構遊戲驛站事件

    美國股市GameStop(GME)散戶起義、暴打機構,成為了近期金融市場熱點。吃瓜群眾自然熱情圍觀這難得一見的奇景,過去只見過機構鐮刀割散戶韭菜,這次開個洋葷,見一次散戶反割機構的韭菜;再就是被挾倉的對沖基金和其他一些機構驚慌失措,紛紛降低槓桿、平倉或減倉自保,影響所及,一定程度造成了股市下跌。

    簡單來說,挾倉事件的起因,是美國一些對沖基金積極沽空美股一家名叫遊戲驛站(GameStop)的公司,這家公司是以傳統的賣遊戲光碟為主,在雲服務盛行的今天,遊戲光碟業務自然沒多少前景,公司業績不好,沽空有其合理性。不過,問題是對沖基金沽空頭寸有點偏大,據1月22日報道該公司被沽空的沽盤相當於流通盤的141%,也就是說,如果要交收的話,所有股東手頭的流通股都借出去給賣家交收還不夠,賣家還需要借上借,才能籌夠交收所需的股份。理論上只要買家堅持要收貨,而現有股東不借出手頭流通股的話,賣家就會無貨可交,毫無疑問將被挾空,只能被迫在市場掃貨,自己挾死自己。

 

沽空規模過大惹禍

    於是,這個在GameStop上多空對壘的投資遊戲,在沽空機構被散戶抓住過度沽空的弱點後,散戶一面積極買入一面在股票論壇上呼籲買入,就像滾雪球一般越演越烈,最後,投資遊戲就變成了一個與公司基本面無關、而是多空數籌碼的賭博。沽空一方的對沖基金及其盟友,也從開始尚算合理的投資,變成了後來的為了不輸錢或贏錢而不擇手段。

    為了限制散戶買入,我們看到有大型的散戶投資平台,用種種藉口阻撓和限制散戶開倉買入GameStop等熱門暴漲股,而散戶積聚的論壇也曾被切斷連線導致無法登陸,繼美國前總統特朗普被限制發言、取消其言論自由,撕碎了美國言論自由的面紗後,美國號稱自由市場、自由交易的市場自由面紗也被公然撕去。

    2020和2021年,是美國走下道德神壇的最重要日子。2020年,特朗普宣稱美國大選舞弊,不承認選舉結果,有接近一半的選民支持他,暴露了美國現行選舉民主制度重大缺陷;2021年,美國一貫標榜言論自由和市場自由也被自己的行為所否定。至此,美國高舉的民主和自由兩面旗幟,都被自己的行為弄成了笑話,充滿了言行不一的荒誕色彩,對美國制度公信力和在世界人民心中的地位造成了嚴重傷害。

 

錯在資金氾濫

    在散戶挾空事件中,值得關注是,事件內涵一定程度上已經超越了單純經濟利益之爭,至少有一部分散戶明顯不是為了贏錢才參與逼空對沖基金的。他們知道GameStop可能值不了那麼多錢,他們也知道他們最後可能會輸、甚至會全輸,但他們不在乎。因為生活讓他們看不到希望,社會的貧富差距越來越大、上流的管道越來越窄,他們還不起教育貸款、找不到好工作、買不起房子,生活在社會的陰影裏、無聲無息、沒人重視。對他們而言,能夠幹一件讓社會記住、能夠表達自己對社會的憤怒、讓自己快意的事情,比贏錢更重要,他們的口號YOLO(You Only Live Once 你只活一次),其內涵有些類似中國人常說的「過把癮就死」,對他們而言,輸贏結果不重要,讓那些華爾街大佬們疼、讓他們狼狽才是目的。

    過去這些年輕人空有憤怒沒有錢,沒有能力在金融市場表達他們的憤怒。現在,2020年以來的疫情爆發,美國為了救市給每個人累計都發了幾千美元,他們有了在金融市場表達憤怒的武器,於是鈔票惹禍、股票市場也因此而動蕩。

    拋開事件的表象,散戶起義暴打機構與特朗普支持者攻佔國會山一樣,深層的根源都肇因於美國社會內部分裂。現行制度已經無法很好地解決對立雙方的矛盾,於是矛盾以一種非常激烈的對抗形式爆發。拜登上台雖然大力呼籲團結,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在利益嚴重分裂的情況下,指望靠呼籲就能令社會重新團結,無異於癡人說夢。實事求是地看,如果美國社會對立無法改善的話,未來恐怕會有越來越多的激烈對抗事件。

 

量化寬鬆加劇貧富懸殊

    短期而言,散戶逼空事件可能帶來幾個啟示:

    首先,散戶從美國政府救市計劃獲得資金帶來的附帶效應,將會持續一段時間,以逼空事件為標誌,美國散戶在股市中的影響將會擴大,股市波動可能增大;

    其次,逼空事件可能提升對沖基金和其他類似機構的風險意識,讓他們減小財務槓桿,迴避過高的風險,短期對大市有負面影響;

    第三,散戶資金力量不足以撼動美股整體的沽空格局,僅能對少數過度沽空的中小型個股有較大影響。當對沖基金降低槓桿,過度沽空的情況改善,市場面對的壓力將下降,不至於引起大規模金融風險。

    長期而言,由於全世界都差不多走上了靠印鈔解決問題的不歸路,未來大概率資金氾濫將越來越嚴重。2008年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海嘯,全球靠印鈔渡過了危機;2020年的新冠疫情造成的經濟危機,全球同樣依靠印鈔、放鬆貨幣政策來解決;可以預見,如果未來再發生新的經濟危機,央行大概還是只能依靠印鈔解決。

 

要追捧升值優質資產

    資金氾濫會引發資產泡沫,造成金融市場不穩定,散戶逼空機構某種程度就反映了這種熱錢亂竄帶來的不穩定。但是,一旦貨幣政策收縮,引發金融市場動蕩甚至危機,央行又只能印更多的鈔票來平復危機,於是,危機→印鈔→經濟好轉→開始收緊銀根→金融市場動蕩→印更多鈔,成了一個無法擺脫的迴圈,令全球對印鈔的依賴越來越深。

    與過去印鈔帶來通脹的經驗不同,依靠全球豐富的生產能力,大量印鈔到目前為止尚未引發嚴重通脹,未來印鈔會帶來何種結果也尚不確定,但有一個現象已經越來越明顯,就是印鈔正在造成社會和經濟的動蕩和分化,社會、經濟和股市都在大致走向K型,好的越來越好,差的越來越差。優質資產的牛市中,同時存在大量一般資產的熊市。因此,投資者只有擁抱向上走的優質資產,才有可能取得較好的投資成績。

28
一月
天下武功 唯快不破

在小說家塑造的武俠世界中,最高明的武功秘訣是「快」。大俠令狐沖從華山前輩風清揚處學得破盡天下武功的「獨孤九劍」,差不多到了打盡天下無敵手的境界,遇上快如鬼魅的東方不敗卻一籌莫展。即使加上其他兩大高手任我行和向問天,三人合鬥東方不敗,還是被東方不敗打得灰頭土臉。所以,不夠「快」,武功再好也沒用。

新中國1949年建國,從一個一窮二白、遍體戰爭創傷的基礎上起步,至2017年,按世界銀行的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已經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至2020年,預計中國的經濟規模按現行美元匯率計算,將達到美國GDP的75%。而歷史上最接近美國的日本,在其巔峰時期1995年,GDP也僅接近美國GDP的70%。所以,從購買力平價的角度看,中國GDP已經超過美國;從現行匯率的角度看,中國GDP已經是歷史上最接近美國的國家。

要理解新中國建國71年來所取得的成就,一個最簡單直觀的觀察就是夠「快」,幾乎在所有方面,中國的發展都要比其他國家來得更快。

就拿我們日常耳熟能詳的現象來講:

中國的高鐵建設是世界上最快的。中國的高速鐵路從1999年下半年起步,至2020年底,在大約20年的時間裏,建成高鐵總里程達3.79萬公里,其中營運時速可達300公里的路線總里程超1萬公里,佔世界三分之二以上。武廣高速鐵路、高滬高速鐵路及京津城際鐵路達到每小時350公里的全球最快營運速度。

數字貨幣領先全球

對比美國,美國加州高鐵項目2005年下半年通過,只比中國開建高速鐵路晚了6年,但實際開工就已經拖到了2015年。最新的消息是,項目已經縮短到不足200公里,而通車時間預計推遲至2033年。也就是說,中國用20年建了3.79萬公里高鐵,美國加州預計用近30年時間建近200公里高鐵,還不知道能否按時完成。

中國的網購開始於1999年,比美國的1994年開始的網購晚了5年。但至2014年,據統計中國的網絡零售交易額就已經超過了美國,成為全球最大。

以支付寶、微信支付為代表的移動支付,從2004年開始在中國應用,目前已經成為中國的其中一種主流支付手段,領先全球。而世界其他國家,即使是發達經濟體,仍然停留在日常以信用卡支付為主的階段。

中國在央行數字貨幣方面已經進行了幾輪大規模試點,目前領先全球各主要經濟體,預計是全球首個大規模發行央行數字貨幣的主要經濟體。由於央行數字貨幣具備一些可追溯、安全性、便利性、轉移費用上的優勢,對未來的金融格局將有深遠影響。

各方面比別人快

2020年的新冠肺炎,武漢在1月爆發疫情,內地當局快速反應封城,並組織全國醫療力量馳援武漢,結果用大約2個月時間基本控制疫情,武漢也在4月初解封。反觀美國,號稱具有全球最強的醫療力量,卻反應遲緩,令到疫情完全失控,至今(1月24日)已有近2500萬人感染、近42萬人死亡,死亡人數已經超過了美國在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死亡數字。

至於中國在武漢封城期間,用十多天的時間,先後建成火神山醫院和雷神山醫院、大規模改建16座方艙醫院,更是其他國家難以想像的神話。

如果要舉例,類似的例子多到舉之不盡、可以一直舉下去,這些無窮無盡的例子鮮明地證明了一點,就是中國的「快」或者說中國速度,不是僅僅局限在某個領域、某個地方、或者某個特別的階段,而是全方位、大面積、不分時間、地域的一種全面的「快」,不管從思想到行動都要比別人快。即使在過去較多人詬病的所謂「中國人不會創新」方面,華為的5G技術、量子計算等世界領先技術,也說明中國正在從學習、追趕到開始有些領域領先。

「快」,只是中國過去表現所呈現的客觀現實,本身只能起到讓別人「知其然」的作用,要想讓人理解「其所以然」,達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的效果,就必須說清楚是什麼原因導致中國在各方面都比別人快。

要想大致解釋清楚中國為什麼在各方面都比別人快,就需要先問一下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其他國家,例如美國,會比較「慢」。

簡單回顧美國加州高鐵進展緩慢的原因,可以看到主要有兩條,首先是不同利益集團的阻撓;其次是徵地引發的困難。

利益訴求相對簡單

在任何國家搞項目,都面臨不同利益集團和受影響個人因利益不同,導致對推進項目採取不同態度的問題。也同樣面臨項目佔用土地,土地業主出於各種各樣的利益考量,對項目或抗拒或阻撓的問題。差別只在於,反對力量的大小,以及政府能否克服阻力推動項目。

很明顯,美國加州高鐵遭遇的就是,項目阻力較大,政府推動困難,導致項目不斷拖延、造價不斷上升的問題。而中國高鐵遇到的則是,項目阻力不大,政府推動得力,項目得以快速發展。

如果再追問為什麼高鐵在中國遭遇的利益集團阻力較小,以及徵地面對的困難不大。原因就必須歸功於新中國建立前後的一系列革命。新中國的革命廣泛地打破和清除了舊中國絕大部分的利益集團,造成了新中國社會結構的相對簡單。

在新中國建國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所有人的差別都不大,有一個廣泛流傳描述改革開放前中國社會狀況的詞「大鍋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的現狀。雖然「大鍋飯」這個詞有一些諷刺,當時效率不高的含義,但無可否認,這個詞同樣代表了當時絕大部分人的利益分別不大,社會當中沒有多種多樣的利益集團。所以,在中國搞項目,不是利益集團的阻力小,真正的原因是由於中國革命,導致社會中存在的利益集團少、力量也相當有限,難以形成對項目的較大阻力。

中國推進項目的另一個有利因素是徵地相對容易,這個因素同樣要歸功於中國革命。建立新中國前後的中國革命,最大的成果之一,就是集中了地權,將土地從私人地主手上收到了國家和集體手上。在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徵地需要面對訴求不同的大量不同業主,而在中國,主要面對的業主是國家和集體,利益訴求相對簡單,容易協調。

創造更大成功

而美國面對疫情反應緩慢,始終無法有效控制疫情的原因,除了特朗普為了政績,有意淡化疫情,認為疫情會自動消失等理由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相當多美國人的反智和偏執。

疫情蔓延接近一年、造成的美國死亡人數超過二戰,可還有不少美國人拒絕佩戴最簡單有效的防疫工具——口罩,他們無視客觀現實、無視科學觀念,頑固地認為口罩無用,戴口罩純粹是政府編造的謊言。

戴口罩當然不是謊言,其對控制疫情的作用已被醫學和廣泛的實踐證明。在中國,沒有人會懷疑口罩和保持個人衛生的重要性,但是在號稱科學昌明的美國,就是有大量的反智人群拒絕相信科學。這種對待科學的態度差異,明顯地影響了兩國控制疫情的快慢。在中國,疫情很快受控;在美國,疫情控制無望,只能等待疫苗。

對待口罩的態度差異背後,實際上反映的是思維方法的差異。相當多美國人不願意相信現實,否定科學結論,只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東西,表現出了一種極其偏頗、僵化的思維模式,必然造成對現實認識的偏差,得到錯誤的結論,造成悲劇的後果。

中國能夠全國上下一心,迅速控制疫情,民眾的理性、團結、相信科學,是抗疫成功的基本保障。中國人民能夠普遍具備相信科學、實事求是的思想方法,首要原因是中國共產黨長期在中國推廣實事求是的思想方法,以及自身持續不斷的身體力行。

從與美國的簡單比較可以看到,中國能夠發展得更快,部分原因是因為中國具備獨特的制度優勢,部分原因是因為民眾具備更科學的思想方法。這些因素都不是偶然的、一次性的臨時因素,而是相對穩固的長期因素,從這個角度看,中國相對美國和全世界,很可能將繼續「快」下去,並創造更大的成功。

21
一月
港股短期內大調整機會微

1月20日,是美國新一屆總統拜登上任的日子,與致力於破壞而忽視建設的特朗普相比,傳統精英出身的拜登,已大致展現了他未來在經濟方面的施政主線﹕

第一,拜登政府將加大財政開支的力度。拜登上周公布了一項價值1.9萬億美元(折合約14.73萬億港元)的大規模刺激計劃,旨在挽救疫情下的美國經濟。若國會通過,該計劃將向美國家庭提供1萬億美元,包括向所有美國人直接發放1400美元。此外,計劃中有4150億美元用於抗擊疫情,4400億美元用於救助小企業。

根據目前的民主共和兩黨在國會的構成,由於民主黨已經控制了參眾兩院,因此拜登的刺激經濟計劃大概率會順利通過,為美國經濟打下強心針。

第二,提高最低工資和加稅。拜登呼籲設立15美元的最低工資,表示準備確保企業和高收入階層支付他們「公平份額」來保證投資。他還承諾,提高對最富有家庭的稅收,並部分扭轉特朗普給予公司的減稅政策。相比刺激經濟計劃,預計兩黨對加稅政策的爭議會更大,加稅政策通過的時間和規模不確定性更高。

第三,投資基建和新能源。在競選期間,拜登承諾將通過大規模投資基礎設施來啟動美國經濟,並特別強調電動汽車充電站等環保類項目。大規模投資基建的資金來源一直是個問題,並不易解決。相對而言,鼓勵發展新能源較易實施。

美國加大刺激經濟利好股市

隨着拜登政府上台時間的臨近,自1月開始,美國10年期國債息率明顯上升,說明市場已開始計入拜登加大經濟刺激對美債市帶來的潛在影響。

從對股市的影響看,加大刺激經濟對短期企業盈利有正面影響,但其帶來的利息趨於上升,又對股市或有負面影響。不過,在刺激經濟剛開始實施的早期,由於通脹和資金供給的壓力尚不明顯,利率上漲的幅度有限,企業盈利的改善佔主導地位,這時候股市和市場利率可以維持同步上升。

提高最低工資和加稅都可能對企業盈利造成不利影響,對股市偏於負面影響。不過,考慮到加稅政策可能爭議較大,難很快通過,因此拜登上任的早期,股市面對的風險相對較小。

支持環保新能源方向的投資,無疑對光伏發電、風能發電、電動汽車等產業利好,考慮到中國在光伏發電、電動汽車等領域已具備了全球競爭力,因此業內技術領先的企業或受益。

內地2021年的宏觀政策,從對股市的影響來看,有以下幾個要點:

第一,中央強調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也就是說,基本可排除政策大轉彎,財政政策方面的投入會比較積極,貨幣政策或會收緊,但收緊的力度相當有限,且收緊的過程不會太急,料不會對股市造成明顯負面影響。

第二,「房住不炒」和「打破剛兌」,限制了民間投資大量流向房地產和固定回報類的利息型產品,迫使民間投資主要流向資本市場。從2020年以來,內地權益類新基金的發行持續火爆,2020年公募基金規模增加超過3萬億元,說明大量資金已經、正在和將要流入股市,利好股市。

內地積極引民間資金入股市

第三,立足內迴圈。國家將把發展經濟的重點轉向挖掘和刺激內需,對優秀民族品牌、進口替代、自主可控技術等有利。

第四,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核心還是要發展清潔能源,例如光伏發電、風能發電、電燈汽車等。

大致而言,內地宏觀政策對股市的影響大致正面,政府也在積極引導民間資金進入股市,對股市有利。潛在的風險主要是如果美國利率大幅上升,或者當內地經濟恢復較好、出現一定通脹壓力時,貨幣政策收緊的速度過快,或令股市受遏。

不過,考慮到疫情影響,美國經濟離完全復蘇還有相當距離,內地經濟也在恢復中,因此短期經濟過熱、通脹壓力較大,迫使貨幣政策較快收縮的可能性不大,宏觀環境對股市上漲有利。

從中美兩國的情況看,潛在的風險都來自於利率快速上漲,貨幣政策出現明顯收縮,給股市造成壓力。但根據前述分析,這種風險在短期發生的機會不大,也就是說,短期股市出現重大調整的風險有限。

14
一月
美國總統的言論自由 沒有了

最近幾天全球的最熱話題,非美國總統特朗普被Twitter、Facebook等社交平台滅聲莫屬,在美國這個一向標榜言論自由的國家裏,總統竟然會被滅聲,失去言論自由,這個重磅新聞的熱度甚至蓋過了令全球目瞪口呆的特朗普支持者攻佔國會山。

根據Twitter公司自己的聲明,Twitter封禁特朗普的理由是:「在仔細審查了特朗普Twitter帳號近期推文及相關內容,尤其是這些內容在Twitter線上線下的接收與解讀反應後,由於存在進一步煽動暴力的風險,我們永久性地封禁該帳號。」

Twitter給出的封禁特朗普帳戶的理由是特朗普言論存在煽動暴力風險,要是用同一個標準看香港的話,香港某些教授、律師、議員等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到處宣傳的:「違法達義」、「暴力有時可能是解決問題的方法」、「留案底會令人生變得更精彩」等言論,不是比特朗普的言論更明目張膽鼓吹暴力嗎?與特朗普相比,他們的地位更低,但是膽子更大,言論更過分。要是用這些人奉為榜樣的美國標準來處理他們的言論,不是早就應該封禁嗎?可是,在一國兩制下的香港,他們現在都還在享受一國兩制給予的言論自由,而同時,他們卻又在控訴政府限制言論自由,其認知的荒謬,莫此為甚。

特朗普支持者1月6日攻佔國會山,其支持者的行為,看起來遠比2019年攻入香港立法會的「黑暴勇武分子」平和,他們沒有大規模打砸美國國會,也基本沒有蒙面試圖隱蔽身份,沒有放火,目前所見的暴力僅限於打碎了幾扇窗玻璃,還有一位《紐約時報》的記者據報道被兩三個黑衣人摔倒,並被搶走相機和打碎相機鏡頭。不過,美國員警對此的反應是開槍擊斃了一個據說是前美軍的女示威者,另有三位示威者和一位警員據說因各種原因死亡。

威脅美國的是內部徹底分裂

與香港政府和社會對攻入立法會的暴力行為看法混亂、打擊輕微不同的是,美國各種政治力量幾乎都眾口一詞地指責闖入國會的人是暴徒、叛亂分子、國內恐怖分子等。在這個攻佔國會山的所謂「暴亂」發生後,華盛頓特區警察局長孔特稱,將逮捕「每一個暴徒」。據《華爾街日報》報道,華盛頓警方已逮捕了超過80人,聯邦機構已開始起訴這些參與暴亂的特朗普支持者。

有些人說,因為美國是民主國家,有選舉授權,所以和香港情況不同,言下之意投票選舉就是萬能擋箭牌,只要有選舉,就幹什麼都不應受到批評。可問題是,如果被稱之為「威權」或「不民主」的體制反而較所謂的「民主」體制能夠給予人民更多的權力和容忍,那所謂的「民主」體制不就是一個自詡優越的騙人玩意?實際上還不如「不民主」體制?被很多人頂禮膜拜的「民主」體制,其優越性又體現在哪裏?

實際上在我們看來,總統的言論自由沒有了、支持特朗普的民眾攻入國會山,這些新聞雖然很轟動、抓人眼球,但都還是一些具體的表面問題,隨着時間推移,總會慢慢過去,並不會對美國造成致命傷害。

真正威脅到美國長治久安的,實際是產生這些表面現象的根源,也就是美國社會內部的徹底分裂,這才是美國難以處理的心腹大患。

未來雙方對立或更嚴重

特朗普支持者攻佔國會的理由很簡單,就是他們相信勝選的拜登一方採用欺詐手法偷走了屬於特朗普的選舉勝利,證據呢?他們據說也有一些,但基本都屬於想像成分多於實際的陰謀論,無法拿來說服中立的民眾和法院。既無法說服其他人,又不願接受現在的選舉結果,於是特朗普和他的支持者就只剩鬧事一條路,希望通過鬧事強行改變他們不願接受的結果。

支持特朗普的民眾攻佔國會山的瘋狂行動,拋開表面上的混亂和暴力,其本質已經揭示了美國現行民主制度所蘊含的巨大失敗危險。

從原則來看,美式選舉民主體制能夠行得通、維持一個社會的有效運行,有賴於讓社會中的持份者通過選舉達成共識,當選舉無法達成共識時,還可以通過某種制度(例如司法)來強行統一社會共識,令社會免於分裂。有了共識,大家遵照執行,於是社會才能穩定有序運行。但是,如果有一方不接受投票的結果,而司法也因種種原因不能或不願介入,類似美國現在這樣;或者當對立雙方矛盾發展到更嚴重的階段,連司法的裁決雙方或某一方都無法接受,社會的共識就無法形成,分裂和混亂就難以避免,所謂的美式民主體制也就運行不下去了。

所以,對立雙方無法通過選舉或者現行制度達成共識,是美式民主的災難和死穴,處理不好,將動搖美國現行體制的根基,牽連甚大。

從美國此次的大選看,美國社會的分裂相當嚴重,支持特朗普和拜登的力量大致相當,雙方的立場南轅北轍、差別極大。由於利益的對立非常嚴重,失敗的一方已經不願意接受選舉制度的束縛,接受對方勝利的結果,這是造成特朗普的支持者攻佔國會山的根本原因。而且更麻煩的是,對立雙方完全看不到有互相妥協的願望和跡象,未來的對立很可能更加嚴重。

東升西落現象或加快

從目前的情況看,特朗普不承認敗選,指控對方腐敗和操縱選舉,不管說的是不是事實,客觀效果都會激起社會廣泛的對選舉不信任,破壞美國體制的穩固。

很明顯,經過特朗普及其支持者否定選舉結果的大鬧,美國選舉制度的可信性和在民眾心中的地位已經大幅下降了,根據破窗效應理論,可信性和制度尊嚴的下降未來必定帶來更多的挑戰和對制度的不認同、不尊重,進一步加深制度的衰敗。

特朗普對美國體制的攻擊,暴露了美國現行體制已經無法有效整合各利益團體不同意見的真面目,隨着體制威信的進一步下降,社會整合不同意見的能力也必然同步下降,社會的內耗必將大大增加,加速美國的衰落。

特朗普言論被封禁以及其支持者攻佔國會山,可能標誌着美國現行體制無法有效處置內部矛盾的新一頁,預示著美國的全球影響力未來將加速向中國轉移,全球政治和經濟格局的東升西落現象可能加快。

7
一月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強不息

如果用一句話形容驚濤駭浪的2020年,那就是:以噩夢般的開局始,以完美的收官終。

2020年的春節來得格外早,與常見的2月春節不同,2020年1月25日,春節就急急忙忙來到了。和急忙到來的春節前後腳來到的,是新冠肺炎疫情在湖北武漢的大規模擴散、1月23日10時開始的武漢封城,以及隨後全國各地為防控疫情展開的限行、封鎖措施。

1月26日(大年初二),國務院發出一號明電,通知各地:「為加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有效減少人員聚集,阻斷疫情傳播,更好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春節假期延長。

在絕大多數中國民眾還沒有從春節闔家團聚的歡樂氣氛中緩過神來,兇險莫測的新冠疫情就以這樣一種猝不及防的姿態突然在中國爆發了。

武漢封城雖然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病毒在全國和全世界的大範圍快速傳播,但武漢民眾自身卻要付出重大的代價。一時間,武漢的病毒感染人數以幾何級數暴增,醫療系統很快就不堪負荷,形勢萬分危急。

在這種極端困難的情況下,中國的舉國體制迅速發揮作用,解放軍和全國各省市的醫療系統第一時間在中央和各地政府組織協調下奔赴武漢救援,建設者們用10多天時間先後建成火神山醫院和雷神山醫院、大規模改建16座方艙醫院,武漢的共產黨員、基層組織和各地趕來的志願者也在當地政府的指揮下協助居民安排封城狀態下的生活、分發物資、維護正常的社會秩序。

在全國的有力支援和武漢民眾付出巨大犧牲的英勇抗擊下,武漢感染人數從3月中開始降至個位數,基本受控。武漢也於4月8日解除封鎖,標誌着歷時76天的封城結束和中國抗擊疫情的戰役取得決定性勝利。

但是,與中國的情況相反,當疫情2020年2月底3月開始在歐美蔓延時,歐美普遍輕視疫情的危害性,大多沒有採取嚴厲的防控措施,就連最簡單有效的戴口罩、限制人流聚集等措施,也有大量的歐美人士以限制自由、口罩無效等千奇百怪的理由予以反對,結果導致疫情失控,感染和死亡人數大量增加。

中國成去年唯一保持正增長主要經濟體

為了轉移抗疫無能帶來的壓力,與中國達成首階段貿易協議、2020年初一度對中國態度尚可的特朗普政府,制定了攻擊中國、向中國甩鍋的計劃。他們通過把新冠稱為「中國病毒」、污蔑中國散播病毒等,試圖把疫情發生的責任推到中國的身上。除此之外,特朗普政府還限制中國媒體和記者、派航母到中國南海演習、否定中國對南海的主權主張、試圖通過提升與台灣關係挑戰一個中國底線、關閉中國領事館、發表「新鐵幕演說」試圖圍堵中國、限制中國公司、制裁中國官員等,搞了很多沒有底線的小動作,給中國製造了很多壓力。中國則採取相對冷靜、有節制的鬥爭方式,對於原則問題,中國一步不退、對等反制;對於非原則問題,則保持了一定靈活性,令中美關係保持在鬥而不破的程度。

美國在自身帶頭向中國施壓之外,還積極鼓勵各路人馬向中國挑戰。一方面,在南海鼓勵台灣當局以小刀切香腸的模式,推動台灣當局往台獨方向移動,給中國製造麻煩;另一方面,通過構建所謂的印太戰略,鼓勵印度向中國挑戰,在中印邊境地區越境滋事,造成了中印兩國在邊境的緊張對峙。中國對此的回應是,在台海方向,不承認台海中線,軍機巡航台海日常化;在中印邊境方向,領土問題半步不讓,以軍事對峙遏制印度的領土野心,迫使印度在中印邊境投入大量部隊,增加其後勤供應困難。

香港方面,2019年下半年開始,在美英鼓勵下掀起的黑暴,給香港社會造成了巨大的社會混亂和發展困難,中央在2020年6月底,通過在香港實施「特區維護國家安全法」,完善了用法律手段打擊危害國家安全的敵對行為。國安法制定並實施後,反中亂港的核心分子退的退、逃的逃、被抓的被抓,喧囂一時的黑暴活動,基本偃旗息鼓、風光不在,香港的社會秩序大為好轉,為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與大灣區共同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在經歷了難以想象的困難考驗後,2020年底,中國終於迎來了收獲的季節。中國確定成為了2020年全球唯一保持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2020年11月15日,經歷8年「長跑」,覆蓋中國、東盟、韓國、日本和澳洲等15國,佔據全球GDP總量約三分之一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終於簽了。緊接著在12月30日,這個2020年的倒數第二天,經歷7年「長跑」,一直為美國及其他反華力量大力阻撓的「中歐投資協定」,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過視頻連線和歐盟領導人及德國總理默克爾、法國總統馬克龍舉行會晤,共同宣布完成了投資協定的談判。

美國推動的圍堵中國戰略破產

至此,除美國以外的中國最大貿易夥伴,東盟、日韓以及歐盟,全都與中國簽訂了經貿合作協定,基本宣告了美國政府大力推動的圍堵中國戰略的破產。特別是美國的最重要盟友歐盟,不顧美國的反對與中國簽訂投資協定,標誌着歐盟作為世界獨立一極的興起,以及美國全球影響力的下降,影響深遠。

從噩夢般的開始到最後的完美收官,中國能夠克服各種嚴峻的困難和挑戰、轉危為機,最重要的就是靠著中央政府的堅強領導和全國人民的團結奮鬥,如果單論物質條件,中國不如美國也不如歐洲,根據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等相關機構2019年10月發表的報告《全球衛生安全指數(Global Health Security Index》,美國和歐洲排名在「在流行病方面準備得最充分的國家」前列,中國被排在遠遠落後的第51名,但實際的結果卻是,排名落後的中國在全球實際抗疫成績名列前茅,而排名在前列的那些國家實際抗疫成績全都一塌糊塗,美國更成了當之無愧的全球倒數第一。

2020年中國克服嚴峻困難取得巨大成績的事實說明,只有困境中的堅持和持續不斷的奮鬥才是克服困難走向勝利的法寶,中國的古代經典《易傳‧象傳》裏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就是說君子處世,應該像大自然那樣,剛毅勁健,自我力求進步,發憤圖強,永不停息。只要中國堅持永不停息的奮鬥,力求進步,就一定可以在未來不斷取得新的勝利。

4
一月
黑天鵝灰犀牛都在過去 港股2021年前景看好

一、黑天鵝

2020年全球最大的黑天鵝當屬新冠疫情無疑。這個年初從武漢開始大爆發的疫情,其影響的深廣遠遠超出了絕大多數人當初的想像。截至2020年12月27日,全球新冠感染人數超過8000萬人,死亡人數約176萬人,影響之大超過一場中等規模的戰爭;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全球醫療水平最先進、據說對流行病發生準備最充分的美國,竟然以近1900萬人感染,超過33萬人死亡,穩穩排在了全球應對疫情榜的倒數第一。

新冠肺炎極高的傳染率和死亡率,對防疫措施不夠堅決的美國和歐洲都造成巨大衝擊,為了控制疫情,封鎖措施被迫不斷上演,經濟因而飽受摧殘。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近的預測,預計2020年美國經濟將收縮4.3%,歐元區將收縮8.3%,中國將以1.9%的增長成為全球唯一保持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拜登上台利好中美關係維持平穩

不過,好消息是美歐以及中國都有疫苗已開始逐步進入市場,全球越來越多的國家民眾部分開始接種疫苗,按照現在的速度,預計隨着越來越多的民眾完成接種並形成抗疫屏障,美國和歐洲肆虐的疫情將有望在明年上半年受控,估計2021年下半年開始,歐美經濟將逐步恢復正常。

換句話說,新冠肺炎疫情這只最肥壯的黑天鵝,目前正在度過或接近其全球發展的頂點,民眾接種疫苗後將增加所帶來的阻斷病毒傳染鏈的效果,逐漸將在控制疫情方面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隨着2021年第一季度接民眾種疫苗達到一個較高的比例時,病毒傳染力的拐點將會出現,肆虐歐美的疫情也將初步受控。

二、灰犀牛

擾攘幾年的英國脫歐,終於在2020年12月24日聖誕前達成協議,避免了無序脫歐這只在視線中若隱若現的灰犀牛沖出來搞得天下大亂。

雖然脫歐談判反反覆複拖拉了幾年,市場已經一定程度準備了無法達成脫歐協議造成英國硬脫歐的可能性,但如果無序脫歐真的發生,必定會對經濟、外匯、資金流動等方面造成巨大影響,對環球經濟發展不利。

三、中美關係

美國大選基本塵埃落定,雖然特朗普仍在掙扎,但用處不大,拜登當選基本已成事實。

代表著將美國短期可見利益置於其他利益之上、主張強硬壓制中國的極端派力量,將隨着特朗普明年1月總統任期到期而退出白宮,代表美國傳統路線的拜登將入主白宮。對中美關係而言,拜登上台有利於中美關係短期維持平穩。

由於拜登政府任用了大量奧巴馬政府舊人,可以大致預計拜登政府的對華政策將有較多奧巴馬政府的影子,相比較特朗普政府的對華政策,預計拜登政府的對華政策直接與中國硬撞的程度將下降,將更注重政策的協調、全面以及和盟友的關係。雖然拜登未必會取消特朗普政府對中國施加的很多制裁政策,但繼續升級的可能性不大,中美關係即使無法好轉,大概率也不會變得更差。

港股明年迎牛市

四、宏觀政策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2021年宏觀經濟政策的定調是,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基本可以肯定宏觀政策不會明顯收緊,投資者毋須擔心貨幣政策會出現大轉向,影響股市走勢。

美聯儲最近的議息聲明顯示,美聯儲仍預計維持低利率至2023年,在通脹重返正軌前不會加息。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會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在美國通脹重返正軌之前,不會提前加息。另外,他重申,如有必要,美聯儲可以擴大資產購買計劃,以進一步支持經濟,並強調美聯儲有能力購買更多或更長期債券,若疫苗效果不顯著,美聯儲仍有可能加大寬鬆。若減少購債規模,鮑威爾表示,美聯儲將提前很久發出警告。

五、經濟增長

根據IMF最近的預測,預計2021年中國經濟增長8.2%,美國經濟增長3.1%,歐元區經濟增長5.2%。簡而言之,2021年預計全球經濟都將有較好的恢復,中國相對表現更好。另據中國海關資料,以美元計價,11月中國出口按年飆升21.1%,增速為2018年2月以來最快,遠勝預期的增長12%,說明中國由於基本控制了疫情,在其他國家受疫情打擊生產遇到困難的情況下,其全球出口地位在加強,進一步支持中國經濟加快恢復。

綜上所述,2021年預計新冠疫情將在上半年大致受控,中美關係進入平穩期,中美的寬鬆政策都不會有大變,全球經濟恢復增長、中國增長尤為強勁,目前所見股市的幾大影響因素都利好港股,有助於港股2021年走向牛市。

28
十二月
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看2021經濟走勢

2020年已經進入倒數,對中國而言,2020年經過了嚴酷的考驗,取得了令世界驚嘆的成績,是全球率先控制疫情並取得正增長的唯一主要經濟體。應該說,2020年中國取得的成績超乎預期,在臨近年尾的時候,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於12月16日到18日在北京召開,為2021年中國經濟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簡單來說,2021年中國經濟的發展要點可以大致概括為:一是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二是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三是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四是全面推進改革開放;五是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六是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七是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八是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

八大重點任務對資本市場影響

從對資本市場的影響看,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要害是大力發展基礎科研,掌握先進科技的基礎理論制高點。由於基礎研究一般都是純理論研究,與產品、實用技術有一定距離,多數情況對資本市場沒有直接影響。

增強產業鏈的自主可控能力,這裏的要害是要補強產業鏈的薄弱位置,要通過科技攻關等方式,解決一些重要產業鏈中的卡脖子技術,提高產業鏈的安全性,讓那些試圖阻礙中國發展的力量無法通過定點攻擊中國產業鏈的薄弱環節來給中國經濟製造麻煩。對資本市場從事相關產業的企業而言,危機並存,危的一面是美國及其部分盟友可能會試圖通過制裁或者別的方式打擊相關企業;機會是,國家會支持相關產業的發展,一旦技術上實現突破,中國市場的廣大需求將給相關企業帶來重大發展機遇。

堅持擴大內需,要害是挖掘有效需求,通過消費升級提升人民的生活品質。中國有接近世界20%的人口,有龐大的中產階級,在初步滿足了基本需求之後,需要更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對資本市場而言,進口替代、產品品質日益提高的民族品牌等,都是擴大內需的受益者。

全面推進改革開放,要害是立足內循環,積極參與國際大循環,用中國市場的進一步開放,吸引國際的先進技術、產品和服務進入中國市場。對資本市場而言,大量外資的湧入有助於資本市場的繁榮。

種子和耕地,事關中國的糧食安全,需要高度關注。不過,香港資本市場的相關企業有限,對資本市場影響不大。

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這方面與資本市場較為相關的主要是大型的互聯網平台。由於大型互聯網平台憑藉平台影響力和強大的資本力量,常常主導了相關行業的發展,容易造成壟斷,因此強化反壟斷一定程度對這些大型互聯網平台的未來發展造成了一些不明朗。

解決好大城市的住房突出問題,重點可能是大力發展租賃市場,為市民提供租金合理的住房,對聚焦大城市的房地產企業來說,過往以建房和銷售為主的業務模式可能需要調整。

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要害是大力發展新能源,例如太陽能、風能等,對相關行業有利。

從產業鏈的自主可控程度較高,以及與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方向一致的角度看,光伏發電產業鏈,以及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已經在全球具備了較強的競爭力。

2021年的宏觀經濟政策,中央強調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也就是說,基本可以排除政策大轉彎,財政政策方面的投入還是會比較積極,貨幣政策有可能會收緊,但是收緊的力度將會相當有限,而且收緊的過程中還需要觀察經濟是否能夠承受,不會太急。

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精神來看,中國經濟2021年繼續保持良好反彈勢頭基本可以確定,宏觀政策將繼續支持經濟增長,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弱點也會逐步予以補強,經濟發展前景正面。

內外形勢對港股有利

外圍方面,由於美國當選總統拜登對中國的態度傾向於既合作又鬥爭,與現任總統特朗普的單向鬥爭不同,因此預計中美關係在特朗普離任後有可能出現一定程度緩和。雖然拜登未必會取消特朗普施行的一些針對中國的政策,但最低限度不會再將中美博弈升級,對中美關係保持平穩有利。

綜合而言,短期港股的最大風險仍是特朗普不時推出的打擊中國企業的政策,展望明年,中美關係有望相對平穩,加上中國經濟持續反彈,內外形勢都對港股有利;不過,仍需關注中國或者美國的貨幣政策會否有較快收緊,令市場出現動蕩。

18
十二月
救經濟須加快加大內地疫苗使用力度

香港經濟正處在水深火熱之中,從年初至今,香港共計有四波疫情,除了第二波和第三波之間(4月下旬到6月上旬)一段時間疫情較為平穩、新增感染人數較低之外,其他時間疫情都是反覆發作,防疫措施鬆鬆緊緊,受影響的相關行業始終難以正常經營。

經過接近一年的疫情煎熬,很多受影響較大的行業已經到了生死存亡關頭。如果說今年早些時候,雖然疫情影響同樣嚴重,但企業還有些老本可吃,房地產業主也在早期給過一些租金優惠,政府也有一些救助企業和經濟的財務支持等。企業雖然生意受較大打擊,但靠著這些臨時措施,大多還能勉強生存。不過,時間拖到現在,老本已經吃得七七八八,房地產業主由於各種原因,大多不願再給予租金優惠,政府的主要資助計劃已經到期,如果生意再無法恢復的話,很多企業的破產就迫在眉睫了。

 

香港經濟嚴重困難

不巧的是,屋漏偏遭連夜雨,就在受影響企業水深火熱、指望靠年底的業務旺季能夠讓它們鬆一口氣的時候,第四波疫情的爆發基本粉碎了他們的希望。由於政府防疫措施存在一些漏洞,加上氣溫下降有助於病毒傳播,香港疫情從11月下旬開始進入了第四波高峰期,日新增感染人數多天超過100,無源頭感染個案連續多天居高不下,政府被迫再度收緊防疫措施,餐廳6點後禁止堂食,遊戲機中心、浴室、健身中心、遊樂場所、公眾娛樂場所、派對房間、美容院、夜店或夜總會、卡拉OK場所、麻將天九耍樂處所、按摩院、體育處所和泳池須停止營業。

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日前在電台節目表示,政府禁止晚市堂食後,業界生意大跌,現時業界整體生意大幅下跌70至90%,即使部分餐廳轉做外賣生意,最多只可令生意回復約25%,而酒樓及婚宴場地等大型食肆,其生意額更跌至零。黃家和表示,疫情下已有約2300間食肆結業、數萬名員工失業,擔心年底前會再有約千間餐廳停業或結業,同時更會影響相關行業,包括供應商等。根據政府數據,餐飲業在10月份的失業率達14.8%,屬各行業最高,他預料本月行業的失業率,可能會進一步上升至15.5%,甚至16%,影響全行約20多萬名從業員。

餐飲業只是受疫情打擊行業的一個縮影,其他受打擊嚴重的行業,例如旅行社、跨境交通、酒吧、美容健身、浴室、卡拉OK等,無一不是處在搖搖欲墜的邊緣。像旅行社,疫情發生後基本是零業務,政府剛剛想推行本地游和與新加坡的旅遊氣泡,剛一起步就又被打斷,如果沒有政府的財務資助,相關行業大規模倒閉恐難避免。

俗話說,長貧難顧,如果叫政府長期支持個別行業,確實存在一定困難;但沒有生意,坐食山崩,行業恐怕無法生存。要有生意,前提條件就是要控制疫情。據統計,香港第三季度的GDP構成中,內部消費約佔62%。如果單看零售,疫情前遊客相關零售約佔總零售的40%。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有足夠的內部消費,香港經濟就可以大致穩住陣腳、不至於暴跌;有足夠的遊客,香港零售就可以恢復活力。但要想有活躍的內部消費和足夠的遊客,首先要控制疫情。像現在這樣,店鋪開不了幾天就要關門休息,無法正常經營,內部消費如何可以恢復?疫情不受控,無法取得內地信任,與內地無法通關,遊客又從何而來?

客觀來看,恢復內部消費和遊客消費都依賴於控制疫情,但特區政府恰恰在控制疫情上成效有限。當然,如果與歐美等疫情嚴重爆發地區相比,香港的疫情控制可以算做得不錯;但與周邊的內地和澳門相比,香港的防疫就難免讓人覺得效果不佳。

大致而言,與內地相比,香港的防疫措施失之於「遲」和「鬆」。「遲」就是反應慢,譬如內地早就實行隔離酒店和對高風險地區來人專車接送隔離了,但香港直到最近才確定實行類似措施。「松」就是執行防疫措施不嚴格,例如早期從高風險地區的回港人員,隔離的管理相當鬆散,高危人員可以隨便出入市區也沒人管,香港疫情的反覆爆發,相當程度與防疫措施的「遲」和「松」有關。

回顧香港疫情爆發接近一年的經歷,事實上,根據香港政府的防疫表現,很難徹底控制疫情。更不必諱言,香港的抗疫過程中,很多時候都摻雜了明顯的政治因素。譬如說,內地防疫的其中一條重要經驗就是全面檢測,找出那些帶病毒者,然後隔離消滅病毒。但是在香港,很多人出於政治立場的原因抗拒全面檢測,最後導致中央花了很大精力和代價的協助香港全民檢測計劃執行效果不佳。所以,以香港政府目前的政治決心、能量和採取的防疫措施,以及社會上一些人出於政治原因的抗拒,香港能夠完全控制疫情的機會不大。

 

控制疫情只能靠疫苗

既然過去的經驗證明香港政府的抗疫措施成效有限,那麼目前而言,唯一可以盡快控制疫情的手段就只有靠疫苗了。

日前林鄭特首表示,本港採購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政府已與兩間疫苗製造商達成預先採購協議,其中科興控股生物技術有限公司(Sinovac)將向本港供應750萬劑以滅活技術生產的疫苗,首批100萬劑疫苗最快下月送抵本港。復星醫藥、德國BioNTech和美國輝瑞藥廠也會提供750萬劑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首批100萬劑預料最快明年首季到港。此外,政府快將與英國阿斯利康藥廠達成協議,採購 750萬劑該藥廠與英國牛津大學共同研發的不可復制性病毒載體疫苗,最快明年下半年供港。

考慮到輝瑞的疫苗保存要求高,供應時間晚,特區政府應該把取得疫苗的重點放在內地疫苗上。根據媒體資料披露,目前內地國藥的滅活疫苗,和內地科興生物的滅活疫苗,都已經進行了一段時間的第三期臨床測試,測試所在的地區如印尼、阿聯酋等都已確認疫苗的效果不錯並訂購和註冊相關疫苗。

從香港經濟的角度看,晚一天控制疫情,經濟就要承受多一天痛苦。因此,為了減少香港經濟受到的傷害,特區政府必須早日獲得盡量多的疫苗以完全控制疫情。從盡早供應的可能性和使用的難度看,特區政府不應該搞平均主義,而應該把重點放在有可能更快和更大量為香港提供疫苗的內地身上。

按照特區政府的披露,目前其接種疫苗計劃差不多涵蓋了明年整年,也就是說,最快要到明年尾甚至後年才可能完全控制疫情。按這個計劃,香港經濟最少還要繼續煎熬明年大半年、甚至一年,才會有轉機,已經水深火熱的經濟還經得起這樣的煎熬嗎?

要想讓經濟早一些恢復,只有一個辦法,就是爭取內地可以盡早、盡大量地提供疫苗給香港,協助香港盡早控制疫情。

香港可能有一部分人由於政治原因,不信任內地疫苗,對於這些人,不必強求。他們願意等,可以等到輝瑞或者阿斯利康的疫苗到港再考慮接種,只要內地有足夠的疫苗供港,香港也有足夠多的人接種,就有可能形成防疫屏障、大幅降低病毒的傳染風險,讓疫情處於可控的狀態。為了鼓勵市民盡早接種疫苗,政府也可以考慮推出「安全碼」之類的電子程式,讓已接種疫苗的人有個電子安全標誌,並對於有電子安全標記的人適當放寬防疫要求,以盡快控制疫情、恢復經濟。

總之,面對香港經濟的嚴重困難,政府必須更積極一些,加快加大內地疫苗的使用力度,否則,恐怕難以扭轉香港經濟進一步惡化的勢頭。

  <<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