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11月8日就是美國大選的日子,特朗普、希拉里各自對市場意味著什麼,這是每一個投資者必須要考慮的問題。美國此次的大選,雖然看起來還是民主、共和的兩黨之爭,但更準確地說,其實可以看作是美國的精英和基層之爭, 表面上的兩黨之爭不過是精英和基層之爭的包裝。
特朗普的孤立主義傾向、反全球化傾向、貿易保護主義傾向,不僅與民主黨的政策理念不同,即使在共和的內部,也可以說是贊成的大佬不多、反對的大佬不少,比如共和黨內重量級的眾議院議長瑞安,就曾兩次表示不支持特朗普,而特朗普也曾公開拒絕支持瑞安和共和黨資深參議員麥凱恩競選連任。雖然很多媒體、知名人士都表示不支持特朗普,但特朗普一路走來,不僅氣勢越來越旺,而且表現得百毒不侵,不管是偷稅漏稅的問題、健康問題、侮辱女性問題,似乎都沒有給他造成太大的傷害,過去競選總統的政客犯一個就要下臺的錯誤,他犯了好幾個,但支持率卻沒受多大影響,這種現象的背後,說明特朗普的大量支持者並不在意他的個人道德品質,他們的代表性說法是:我們是在選美國總統,不是在選教皇。
據民調,特朗普的主要支持者是中低收入的藍領白人,這部分人在全球化的過程中,受損較多。全球化導致的工業外移、產業外包,令他們的工作機會減少;跨國公司在全球設廠令到全球勞動力存在著間接競爭,移民大量進入美國又加劇了低端勞動力市場的競爭,這些因素使得基層員工的工資在過去的數十年間沒有明顯增長,與此同時,房價和生活必需品價格的倍數上漲令到他們的生活日益艱難,生活素質傾向下降。最近的調查顯示,美國大約有1/3的家庭要靠政府發的食物券生活,而美國大約接近70%的家庭,拿不出臨時急用的1000元美元。
美國是一個白人為主的國家,而基層藍領又是白人中的主流,基層生活的艱難造就了一大批對現行政策不滿的人,他們的主要訴求是改變現狀,由於希拉里本身是現行體制的一部分,不可能從根本上改變他們不利狀況,所以支持一個現行體制之外的人,是他們的無奈選擇,儘管這個人可能口花花、大嘴巴、生活作風不檢點,但他們別無選擇。這部分希望現狀有所改變的基層藍領,雖然在政治經濟政策上的影響力有限,但他們在人數上有優勢,是特朗普有機會勝出總統選舉的最大依仗。
希拉里明顯是屬於現行體制的,這是她的優勢,為她爭取了社會上層、知識界、媒體、政客和部分少數族裔的廣泛支持,從希拉里的競選政綱可以看出,如果希拉里勝選,她基本上會延續現行政策的走向,僅做出適度的微調,因此說希拉里是現行政策利益的維護者,大體不錯。但她的立場令到在現行政策下利益受損的基層難以接受,對這些基層而言,選擇希拉里就是選擇讓現在的艱難日子延續下去,而且無法看到改善的希望。
分析:兩個陣營各有代表
簡而言之,此次的美國大選大體上可以看作以權力精英、資本精英和文化精英為核心的希拉里陣營,與基層白人藍領為核心的特朗普陣營,二者之間的大比拼。希拉里陣營錢多、受上層支持、掌握媒體,動員能力強,但是其核心部分人數不如對方;特朗普陣營錢少、為精英所反對、資源掌握不如對手,動員能力弱,但核心部分基層白人人數眾多。
雖然截至目前,美國已經有幾個主要媒體預估希拉里將會勝出選舉,但我們認為,特朗普的基本盤人數眾多,立場堅定,未必會輸給希拉里的資源優勢,特朗普仍有勝出的希望。
此次大選出現的新的重要特點是,除了擴大基建刺激經濟等少數共同點外,兩個候選人的政策在絕大多數主要的方向上南轅北轍,與過去兩黨候選人政綱大同小異大相徑庭。特朗普反對全球化,要從全球收縮,從中東、南韓、日本撤退,而希拉里則要繼續維持美國在全球的擴張,要搞亞太再平衡;特朗普要給企業減稅,希拉里要給富人加稅;希拉里贊成自由貿易,特朗普要主張要給中國和墨西哥產品加稅、實行貿易保護主義;希拉里支持移民,特朗普反對移民;特朗普支持放鬆金融監管,希拉里支持加強金融監管等等。
這種候選人政綱近乎180度相反的現象,反映了特朗普和希拉里各自所代表力量在根本利益上出現的嚴重分歧。這個分歧已經巨大到無法或難以妥協,因此美國才會出現兩份近乎完全相反的政綱,卻各有旗鼓相當的支持者的怪現象。這個現象從直觀上說,代表著美國出現了利益近乎根本對立的兩大陣營;從深層次說,因為兩個陣營都很龐大,又互不妥協,大致反映美國社會關於美國未來如何發展的共識已經破裂,兩個陣營將為追求對美國政策的主導地位而激烈鬥爭。特朗普在前不久表示只接受自己勝選的結果,除了暗示對手可能作弊(譬如他說美國有180萬死人投票)外,也代表著因為利益衝突的嚴重,使得敗選一方已經很難接受對方主導的政策了。我們認為,從悲觀的情況看,不管此次選舉是希拉里還是特朗普勝出,美國社會底層的的分裂已經形成,由於分裂、對立的雙方都擁有巨大的實力,未來美國政治有機會因為他們的鬥爭出現一定程度的混亂。
近些天以來,由於美國FBI重開關於希拉里刪除郵件的調查,特朗普勝選的機會上升,美國和週邊股市都持續走弱,說明投資者認為特朗普當選增加了市場風險,不過有意思的是,與以往市場出現動盪,美元走強發揮避險作用的情況不同,此次伴隨著股市走弱,美元指數也有較明顯的下跌,說明市場對特朗普當選後美元能否繼續擔當避險貨幣也發生了懷疑。
就目前情況來看,如果希拉里最後勝出選舉,基於其未來施政的方向不會較現在有太大的變動,且市場已經部分反應了特朗普當選的風險,投資市場可能會出現短暫的慶祝行情,全球股市將出現短期的反彈,但美國經濟步履蹣跚,經濟數據陰晴不定,加上特朗普可能未必接受失敗,所以美股反彈之後可能再次進入震盪行情,持續走牛的機會不高,考慮到美聯儲刺激經濟相當程度依賴較強的資產市場帶來的消費增加,因此美聯儲也有較大機會在美股出現較大風險時採取措施支持市場,避免市場大跌。
如果特朗普當選,市場的風險和不確定性將顯著增加,但考慮到美國政治的特點,重大決策需要得到國會批准,雖然現在共和黨仍是參眾兩院的多數黨,但共和黨大佬和特朗普的關係並不緊密,而且11月8日的選舉,共和黨極有可能丟失參議院多數黨的地位,因此,特朗普未來想推行任何有重大改變的新政策,實際上難度都很高,所謂的特朗普風險可能主要還是集中在心理層面。但特朗普有一部分政策,不需要經過國會批准,實現的可能性要稍高些,比如退出TPP,定中國為匯率操縱國,給中國和墨西哥產品加高額關稅等。如果特朗普真的對中國產品課以高額關稅,中國必定對美國報復,那就有可能掀起全球貿易戰,對經濟和股市帶來重大衝擊,但考慮到特朗普的商人本性,貿易戰這樣兩敗俱傷的事情他應該不會選擇,他有可能做出貿易戰的姿態,卻不太可能將它變為現實。排除貿易戰這個最重大的風險後,考慮到國會的掣肘,特朗普能對美國帶來的實際改變有限,總括而言,在現在這種利益對立的情況下,特朗普和希拉里都難以推動任何重大的政策改變,他們二者的區別是,希拉里的可預測性高一些,特朗普的隨意性高一些、對市場情緒的衝擊大一些。
市場:港股或現上升行情
如果排除貿易戰這個重大衝擊,美國大選對中國經濟的實際衝擊就很有限,在大選後不確定性逐漸明朗後,中港股市將恢復其本來節奏,我們認為:
受益於近期中國經濟數據向好,大陸投資者配置外幣資產的需求增加,深港通在11月中下旬開通後投資者和南下資金的增加,以及考慮到港股已經在24000點以下水準調整了約一個月時間,港股有機會在年底前走出一輪上升行情。雖然意大利12月的憲法公投有機會飛出意想不到的黑天鵝,但就目前的情況判斷,這個風險不算大。大陸A股一向受國際市場影響不大,隨著中國經濟數據的穩定回暖以及股市泡沫的消減,市場信心的逐漸恢復,大陸A股也有望在年底前維持震蕩向上的走勢。
投資者可以密切關注美國大選後市場風險的釋放情況,一旦確認風險基本釋放,就可以考慮擇機入市,迎接年底的可能升勢。
作者簡介:楊玉川,華大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行政總裁。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在美國三藩市大學獲得工商管理碩士學位,早期在香港華潤集團工作,後任陽光博大金融集團行政總裁及上市公司世紀陽光(509)執行董事等,有極其豐富的投資經驗,對上市前投資、二級市場投資和上市公司運作有深刻認識。
中國政府指出中國經濟進入了新常態,經濟增長速度將從過去的高速增長變成未來更可持續的中高速增長,新常態以及伴隨而來的新趨勢,對投資意味著什麼,這是對未來投資成敗有重大影響的問題,需要認真研究。
中國經濟新常態的目標是將中國經濟建成一個以內部需求為主,以創新帶動發展,注重環保,可持續的集約型經濟,經濟的增長速度較之前有所降低,但經濟增長的質量更高,資源的利用效率更高,生產的效率更高。
實現中國經濟新常態目標的其中一個主要手段是供給側改革,即通過關停轉換的方式壓縮落後產能,在去產能的同時,一是鼓勵以服務業,科技創新和互聯網經濟為特點的新經濟發展,二是也適當地用投資和刺激需要的手段使經濟穩定在一定區域,不至於過快,過猛地收縮,造成連鎖影響和系統性風險。
截至到今年9月份,中國的供給側改革初見成效,發改委於10月25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鋼鐵,煤炭去產能已完成80%以上,部分地區和央企已提前完成全年任務。按照進度,2016年全國鋼鐵,煤炭過剩產能退出任務有望提前完成。
舊有的落後產能逐漸壓縮,以服務業,科技創新為代表的新經濟對經濟的拉動作用逐漸增強,輔以一定程度的投資託管經濟增速,就是現在中國經濟的主要運行模式。在這個模式裡,由去產能帶來的經濟急速下降的階段和風險已基本度過,中央權威人士所說的經濟L型走勢的底已經碰到或者說中國經濟已進入底部區域,未來經濟將以一個相對平穩的速度穩定發展是大概率事件,最近公佈的第三季經濟增速保持在6.7%的水平,9月PPI44個月以來同比首次轉正,上升0.1%,說明工業企業產品出廠價格變動趨勢向好,經濟正趨向穩定。
在經濟新舊動力交換的過程中,房地產是一個較為特殊的行業,需要分清其在不同階段的演奏的不同角色。房地產本身是一個產業鏈很長,牽連廣泛的行業,對經濟有重要影響。在粗放經濟時代,政府用放水增加貨幣供應的形式去刺激經濟,很多資金沉澱在房地產,造成了房地產市場的繁榮和價格的上漲,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也很強。但在中國經濟要走向以內,服務業,科技創新,互聯網經濟為主要內容的新經濟發展模式的時候,房地產吸引大量資源,沉澱大量資金,技術含量低的特點,使它成為新經濟發展道路上的障礙,現在中國政府強調金融資源要脫虛向實,房地產恰恰吸附了大量金融資源,房地產炒賣本身也是虛擬經濟的一部分,因此脫虛向實對房地產行業來說,就是要將資源從房地產裡面趕出來,趕向實業,但是由於房地產牽連廣泛且和金融關係密切,房地產市場的大跌,有機會引發經濟急速下跌和金融系統性風險,又是要特別小心處理的。2016年初,由於經濟減速的壓力較大,且三四線城市有大量房地產庫存,為了支持經濟,盤活資源,政府不得不出台了一些刺激房地產的措施,但隨著中國經濟去產能漸見成效,新經濟對經濟的拉動作用逐漸增加,以及一二線城市房地產的過熱現象,政府正採取措施抑制房地產的盲目發展,預計未來房地產,從中長期來看,中國整體房地產市場有可能進入一個長期的調整階段,在這個階段,一線城市的房地產由於供應有限,且屬於資源,人口的流動熱點,表現相對會較好;部分有望衝擊一線的二線城市,如杭州,南京等,仍在持續成長壯大階段,房價可能在調整後繼續上漲;三四線城市目前屬於資源,人口的流出區域,房屋的供應量又相對過剩,將會是行業中表現較差的部分。
以消減舊產能為主要內容的供給側改革還有兩個對投資者關係重大的附帶影響:
一是國內投資機會的減少,供給側改革的宏觀背景是產能過剩,在消減過剩產能的壓力下,各個國家的投資環境有別於過去多年形成的政府增發貨幣刺激經濟,各行各業投資機會大增這個傳統路徑,進入了只有部分符合國家發展需要的新經濟產能快速發展,而缺乏創新的傳統行業,舉動維持的情況,過去靠擴大產能,降低成本,增加市場份額的老路已走不通,投資者也需要改變過去的思維習慣,主動適應新形勢,考慮在國際市場尋找新的投資機會。
二是中國經濟放緩和美國進入加息週期所帶來的人民幣兌美元貶值問題,美國的加息週期雖然步履蹣跚,加息幅度緩慢,但其息率在上行通道之中,受中國經濟中投資機會減少和中美息差縮減的影響,前期流入中國的投機熱錢和部分尋求分散投資,降低持有人民幣風險的投資者正逐漸從人民幣兌換美元流出境外,中國政府的外匯儲備從2015年的約4萬多億美元降至近期的約3.2萬億美元就反應了這種流出趨勢,據投資銀行估計,2017年人民幣兌美元可能進一步貶值到1美元兌7至7.2人民幣的水平,因此投資者在自己的資產配置中適當地配置一些美元資產是一個可行的保護自己財富的好辦法。
我們認為,中國經濟的新常態將帶來下面一些中長期的發展趨勢:
1. 中國經濟轉型的成功,將改變中國企業的經營模式,企業將主要依賴科技創新,提升資源的利用效率,提升生產效率來創造效益,過去中國企業主要依靠粗放型的資源投入,擴大規模提升盈利水平,但由於生產效率沒有提高,所以企業規模的擴展並不必然帶來每股盈利的增加,導致企業在資本市場難以走出長期牛市。而轉型成功後的企業,生產效率將有明顯提升,每股盈利水平也將水漲船高,為股市的長期走牛奠定了基礎;
2. 隨著中國市場走向成熟,中國經濟將表現出投資機會相對減少,資金相對過剩的新特點,企業和個人將逐漸增加尋找境外的投資機會;
3. 人民幣受經濟放緩和美國加息的影響雖然在近一兩年表現出明顯的貶值趨勢,但從中長期的角度看,由於中國始終存在較大的貿易順差,又有強大的物質生產能力,人民幣在近期的貶值潮過去之後,仍將進入一個穩定升值的階段。
對投資者來說,經濟轉型成功意味著長期牛市的開頭,重點可以關注新經濟類股票,如內需,互聯網,服務業等,對舊經濟類的股票,也可以在估值低殘時關注,因為產能壓縮後市場將會回暖;對房產產應謹慎,要留意上市公司資產分佈的城市,區別對待;適當的做一些境外資產配置,考慮到歐美市場的未來都有不明朗之處,且目前估值偏高,可以重點考慮配額估值低廉,有大量中資股,交易便利的香港股市。
作者簡介:楊玉川,華大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行政總裁。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在美國三藩市大學獲得工商管理碩士學位,早期在香港華潤集團工作,後任陽光博大金融集團行政總裁及上市 公司世紀陽光(509)執行董事等,有極其豐富的投資經驗,對上市前投資,二級市場投資和上市公司運作有深刻認識。
天彩控股有限公司(3882)於2016年10月3日發佈公告,由華大證券有限公司擔任配售代理的新股配售,其配售協議所列明之條件均已達成,配售事項已於2016年10月3日順利完成。
完成配售公告的鏈接為: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6/1003/LTN201610032154_C.pdf
華大金融集團有限公司、
華大證券有限公司、華大信貸有限公司
於2016年10月8日正式開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