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就目前的港股走勢而言,大致受制於兩個重要因素:上面是中美貿易戰帶來的壓制作用;下面是中國政府維穩經濟和金融帶來的支持作用。暫時來看,由於中美貿易戰的發展趨勢仍然是逐漸擴大,因此,投資者對市場前景普遍信心不足,市場向上突破的可能性不大;另一方面,中國政府的維穩措施又在不斷地推進,從金融的結構性寬鬆、降杠杆變為穩杠杆,到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要刺激內需等,這些措施的推出又明顯改善了金融和經濟較為緊張的狀況,增強了投資者信心,一定程度上對沖了貿易戰帶來的經濟和金融下行壓力,令到股市向下突破的機會也相對有限,因此,大市短期較大機會將處於沒有明確方向的震盪之中。
展望未來,中美貿易戰的發展有兩點較為確定:一是貿易戰將逐步擴大,根據特朗普政府的貿易戰路線圖,500億美元的中國輸美商品加征完關稅後,就要對另外的2000億中國輸美商品加征關稅,目前看不到特朗普政府會主動停止加稅的可能;二是由於美國對中國的要求(按美國的說法),是要鼓勵中國改變貿易政策,而貿易政策涉及經濟發展的方式,屬於一國的主權範圍,中國基本不可能接受美方的要求、按美國要求妥協。
不過中國和美國短期看都不會妥協,不一定意味著中美貿易戰年內完全沒有轉機的希望,我們在之前的博文裡討論過這個問題,總的看法是只要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帶來的傷害,造成美國國內的普遍反對、特別是其核心支持者(鐵銹地帶的藍領工人和農民)的反對,特朗普就有很大的可能被迫轉向,貿易戰就有機會達成停戰協議。
如果今年晚些時候貿易戰出現轉機甚至達成停戰協定的情況出現,意味著一個壓制港股上升的重要因素被消除,有可能帶動港股出現一輪較強反彈。
未來其他影響港股走勢的重要因素包括:中國經濟在內外壓力下,能否維持相對穩定的增長;強美元會否引發新興市場不穩定、波及中國;美聯儲的加息會否減慢美國的經濟增長、引發美股調整。
在降杠杆背景下,中國的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和房地產都受到一定壓力,基建和房地產投資有所放緩,企業的融資環境也較為緊張,經濟增長的動力下降。而中美貿易戰又進一步壓制了出口,加劇了經濟下行的壓力。在中國政府採取了一系列穩杠杆、寬貨幣、積極的財政政策等措施後,目前金融緊張的形勢趨於緩和,實體經濟融資難的情況也較前一段時間改善,由去杠杆引起的債務違約現象趨於穩定,市場信心也有所恢復;實體經濟方面,預計財政政策的發力將托底經濟增長,使經濟增速不至急速下降。
大體而言,在中國政府採取一系列穩定金融支持經濟發展的措施後,預計中國經濟大概率能夠保持穩定。從歷史的經驗看,中國經濟一向具備規模大、韌勁足、迴旋餘地大的特點,在過去多次外部和內部衝擊下都能夠基本保持經濟的穩定增長,暫時沒有跡象顯示這一次的負面衝擊會導致中國經濟出現失控。
不過,如果中國經濟真的發生失控式的急速放緩,中港股市就將面對較大的負面衝擊,也就是說,在這種情況下,港股可能出現向下突破,產生較大跌幅。
美元走強引發新興市場資金回流美國、資產遭到拋售,甚至產生貨幣和經濟危機,在歷史上的美元強勢週期經常可見。1997年發生的亞洲金融風暴,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金融危機從泰國貨幣遭到拋售開始,迅速蔓延到周邊亞洲其他國家,形成了一個席捲亞洲的金融風暴。在本輪美元的加息週期中,隨著今年以來美元的走強,不少新興市場國家貨幣也遭到不同程度的拋售。最近的例子就是8月10日開始的土耳其里拉暴跌,隨著美國特朗普總統宣佈將土耳其出口美國的鋼鋁關稅加倍至50%和20%後,土耳其里拉一度單日暴跌超過20%,帶動其他非美貨幣普遍兌美元出現下跌。土耳其里拉的暴跌,會否類似以前一樣演化為橫掃新興市場的貨幣和經濟危機,目前尚難以判斷。
從新興市場貨幣的表現來看,雖然陸續有一些國家如阿根廷、巴西、俄羅斯、南非、土耳其等國家的貨幣出現了較大跌幅,但相對來說,基本都是一些個別現象,尚未如同之前的亞洲金融危機一樣構成一個能夠火燒連環船的面,所以,整體的危險性不算太高;其二,現在的國際環境也與之前有了較大不同,由於中國在國際經濟和金融領域影響力的上升,給了新興國家以在歐美之外尋求融資的另類選擇,比如此次土耳其里拉危機,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馬上宣佈將與俄羅斯與中國加強聯繫,並研究利用人民幣進行融資。繞開美元的融資,明顯將減低美元緊縮帶來的負面影響,對新興國家金融穩定有利;其三,亞洲各國在亞洲金融危機後,普遍較為注意維持適當的外匯儲備,目前各國的外匯儲備普遍較高、應對衝擊的能力較強,暫時引發大面積金融危機的風險不大。
整體來看,新興市場的貨幣風險現在大約仍處在單個散發階段,尚未見廣泛蔓延的跡象,但仍須保持警惕。
雖然特朗普之前公開抱怨美聯儲的鷹派加息動作和言論減弱了他減稅政策帶給經濟的動力,希望美聯儲緩和加息步伐,但根據美聯儲的獨立傳統,特朗普公開表示不滿有可能反而會強化美聯儲的鷹派加息立場,以免被人詬病美聯儲不夠獨立和受美國政府指揮,因此,美聯儲如同之前宣稱的全年4次加息很可能將會達到。如果美聯儲按計劃全年加息4次,則美國十年期長債息率有可能在今年底達到3.5%左右水準,長債息率的上升,有可能壓制美國經濟的增長甚至導致美國股市出現較大調整,隨著美國利息水準的逐漸上升,這個風險將越來越大。
2019年美國利息將進入較高水準,對經濟的抑制作用將有所表現,而特朗普減稅政策對經濟的刺激力度也將開始減退,減稅帶來的赤字上升的負面影響將開始浮現,美國經濟和股市的前景傾向不明朗。
總結以上討論,港股短期將維持震盪,不排除在今年晚些時候貿易戰有階段性結果情況下出現較大反彈,但長期週邊情況仍欠明朗,市場持續上升的機會不高。
8月1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再次升級了與中國的貿易戰,下令他的政府考慮將價值2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擬征的關稅提高一倍以上,從10%變成25%;8月2日,美國貿易代表聲稱擬將加徵稅率提高至25%;8月3日,中國國務院稅則委員會決定,對美國約600億美元商品加征關稅,作為對美方對中國2000億美元輸美商品加征關稅的反制。至此,中美貿易戰的前景更加惡化,港股醞釀中的反彈浪也化為泡影。
我們之前曾認為在8月底美國對2000億中國輸美商品加征關稅的諮詢期完結前,特朗普可能不會推出新的貿易戰升級措施,因而中美貿易戰有機會進入一段壞消息的真空期,有利港股出現一個較大的反彈。但現在,不按常理出牌的特朗普再一次打破了這個幻想,趕在諮詢期尚未結束時再次升級中美貿易戰,打擊了市場情緒,基本扼殺了潛在的港股反彈浪。
我們認為,特朗普如此急切地再次升級中美貿易戰,可能反映了他希望儘快在中美貿易戰取得成績的願望。習慣于極限施壓的特朗普,可能希望通過不斷的推高給對手所能造成的傷害,迫使對手儘快低頭,回到談判桌,按特朗普的意願達成協議。
從貿易戰開打以來美國國內各派力量的反應可以看出,隨著貿易戰帶來的損失慢慢變成現實,從商界到國會議員和部分政府官員,反對特朗普貿易政策的聲音正在逐步增加。特朗普政府不得不用補貼農業、給一些企業以豁免等辦法緩解這種壓力,但從趨勢上可以看出,隨著時間的累積,貿易戰造成損失的增加,特朗普貿易政策面對的壓力會越來越大,對美國長期堅持貿易戰不利。雖然貿易戰同樣給中國經濟和金融市場帶來了很大困擾,中國政府也面臨著較大的壓力,但首先中國的體制使得反對力量發揮的空間有限;其次中國政府明顯在心理上做好了與美國打一場貿易「持久戰」的準備,所以,中國政府看起來並不急於按美國條件結束貿易戰。
特朗普有可能之前對貿易戰的設想比較簡單,從他的“貿易戰是好的,很容易贏得勝利”的言論可以看出,可能他設想的貿易戰,應該是一種對手很容易就投降的貿易戰。美國施壓→對手很快投降→貿易戰結束,大概就是特朗普頭腦裡設想的貿易戰形式。而一旦貿易戰變成「持久戰」,大家比拼承受傷害的能力,可能就落在了特朗普的貿易戰設想之外,所以,難免他有些著急。
迫不及待地升級中美貿易戰,希望中國頂不住壓力而投降,按特朗普的意願達成中美貿易協定,大概是特朗普現在的想法。但這個想法實現的可能性基本不存在,產生這樣的想法只能說明對中共完全的不瞭解,雖然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中國一直實行以美國為重點的政策,也大致上滿足了美國的各種要求,但中共從根子上來說,是一個從戰爭和流血中成長起來的黨,是一個從沒有屈服於任何外界強大力量的黨,這個黨過去在多次生死存亡的關頭都不曾選擇妥協和投降,現在面對一個小小的貿易戰,怎麼可能會投降。
中共不會選擇投降,基本沒有疑問。從前一階段中國政府的言論看,其態度是要打奉陪,要談可以,但美國政府先要有信用;其大致策略是用「持久戰」的方式,打到美國政府願意放棄霸淩態度與中國政府平等對話,然後雙方在平等、互相尊重的基礎上達成協議;這個策略與特朗普極限施壓、尋求快速按其要求達成協議的策略南轅北轍,就像兩股道上跑的車,根本沒有交集。所以,中美貿易戰,短期來看有轉機的機會不大。
由於特朗普自認是貿易戰中佔優勢一方,仍在不斷地升級加碼中美貿易戰,所以,很難想像他會主動認輸,從已經喊出來的立場上後退,放棄霸淩與中國平等談判;而中國又不可能按特朗普的要求投降。所以,雖然中美雙方都有不打貿易戰的願望,但看起來,貿易戰繼續打下去、並將逐步升級,卻也無法避免。
如果中國不讓步,那就只有一種情況可以結束中美貿易戰,就是美國放棄過分要求,平等對待中國,然後雙方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達成協議。但這種可能性特朗普是不可能主動做出的,只能是當美國國內反對的力量足夠大,最後逼使特朗普改變其不現實的想法和策略。也就是說,貿易戰一定要打到美國國內有廣泛的反對聲音,就連特朗普的核心支持者都無法繼續忍受的情況下,才有可能結束。
從這個角度講,貿易戰的陰影仍將持續帶給經濟與股市壓力,短期有所改善的機會不大。考慮到中國政府會出臺措施對沖一部分貿易戰的負面影響,給市場帶來一些支持,因此,估計港股後市後市以弱勢震盪、緩慢尋底的方式發展的機會較大。
另一方面,不管此次貿易戰如何結束,中美關係都將從以前的合作為主轉變為又合作又鬥爭,鬥爭的一面將顯著增強,雙方經貿合作的重要性將明顯下降。過去中美經貿關係長期在中美關係中扮演了壓倉石和推進器的角色,隨著這個壓倉石慢慢變成負累,中美關係將面臨更多的起伏。作為全球第一和第二大經濟體,雙方鬥爭的增加將帶給世界經濟更大的不確定性,也增加了股市和經濟前景的不明朗。
我們在之前的博文「港股已見短期底 反彈浪就在眼前」裡提出了港股見底反彈的三個理由:
首先是短期壞消息出盡。即在8月底美國有關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征關稅的諮詢期完結前,估計特朗普很難就中美貿易戰再做新的升級;
其次是中國政府將維穩經濟和金融。在中美貿易戰的框架下,中國需要保持一個穩定的經濟和金融態勢以支持中國的應戰,因此,為緩解經濟的下行壓力和去杠杆帶來的金融緊縮壓力,政府將會推出相應的措施支持經濟和金融;
第三是市場有技術上的反彈需求。港股由1月底下跌至今,時間接近半年,幅度約20%,較充分地反映了市場負面因素,有利於港股短線反彈。
就目前的情況看,我們提出的三個理由仍然成立,港股的反彈仍然在軌道上運行。
就近期態勢而言,中美貿易戰似有進入冷靜期的跡象,與我們預判基本一致。雙方暫時的注意力似轉向著手採取措施應對第一階段貿易戰對自身帶來的實際傷害,而不是升級互相傷害。中國的國家領導人近期訪問中東、非洲五國並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似有通過發展一帶一路緩解中美貿易戰壓力的意圖;而美國除了推出受損企業可以申請關稅豁免、以及向受影響農民補貼120億美元的舉措外,參議院並於7月26日悄然通過立法,將降低數百種中國產商品的關稅。看起來,美國似乎事先也沒有估計到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征關稅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或者對此有些估計不足,所以才發生這種政策推出後發現問題再臨時補救的不正常做法。另外美國最近與歐盟暫時達成建立“零關稅”框架共識,恐怕也有向中國施加壓力的想法。
如果對第一批經過相對認真選擇的商品(不到中國輸美商品的10%)加征關稅都會遇到對負面影響估計不足的問題,那麼一旦美國將加稅規模擴大到全部中國商品,將會造成多大的負面衝擊,美國政府做好準備了嗎?
從美國政府對第一批中國商品加稅後的反應看,還真是不好說。特朗普敢不敢向全部中國進口商品加征關稅,結果恐怕也未必如他口頭所說的那麼確定。
按正常的邏輯,加征關稅肯定是遵循先易後難的原則,就是儘量先征那些對自己負面影響比較小的商品,再征比較大的,最後征負面影響很大的。按這個原則,越到後面選擇徵稅商品的難度就越大,因為負面影響小、容易選的商品在前期已被選走。所以,我們很難想像特朗普政府會越到後面關稅加得越快、越狠,比較大概率的可能是,越到後面關稅加得越慢、越輕,以回避過大的負面衝擊。
根據美國對第一批5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征關稅分為340億和160億兩期,第二期到現在還沒有開始徵稅的實例看,未來對第二批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征關稅恐怕最少要分為3期,能否趕得及在今年內全部開徵都是個問題,所以,貿易戰實際升級的危險性可能比想像中的要小。
中國支持經濟、穩定金融的措施正在持續推出。7月2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召開,會議部署了更好發揮財政金融政策作用,支援擴內需調結構促進實體經濟發展;並確定圍繞補短板、增後勁、惠民生推動有效投資的措施。會議認為,財政金融政策要協同發力,更有效服務實體經濟,更有力服務宏觀大局。財政政策方面,會議要求積極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簡單說一是給市場主體減負,二是增加政府支出。
很明顯,在金融降杠杆轉為穩杠杆,貨幣環境趨向結構性寬鬆條件下,財政政策也要開始發力,方向是減低企業稅費和增加政府投資。
這些措施陸續推出後,預計中國金融緊縮的環境和經濟面臨的下行壓力都將趨於好轉,支持股市反彈。
從技術角度來說,最近幾周以來,大陸南下資金持續恢復流入港股,雖然金額尚不穩定,也間或有流出的情況,但隨著大陸金融環境的寬鬆,估計流入情況將持續改善,對港股後市有利;另一方面,近日開始的港股反彈浪,大市總體的成交尚不活躍,說明很多投資者對後市走向仍持謹慎態度,市場短期急漲的可能性不大,有機會以進二退一的緩升模式逐步向上推進。
總體而言,港股短期風險下降,可能延續近期反彈走勢。
我們在上期博文「港股已見短期底 反彈浪就在眼前」裡討論中美貿易戰,認為在8月底美國對2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征新關稅的諮詢期滿前,特朗普政府暫時不會再次升級中美貿易戰。
但在上週四(7月19日),特朗普在接受美國電視CNBC訪問時,又有新發揮,說已經準備好向中國5000億美元的商品徵稅,他的這個說法,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回顧特朗普上次談到向5000億中國商品徵稅,在白宮6月18日的聲明中,他當時是這麼表述的:特朗普總統說:“我已指示美國貿易代表確定價值2,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要加征10%關稅。”,並表示:“如果中國再次提高關稅,那我們就會用再追加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來回應。美國和中國之間的貿易關係必須要比現在公平許多。”
從上面引文可見,在上次談到對中國加稅時,特朗普用的是肯定語氣,意思是只要中國敢反抗美國對2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征關稅,美國就會將加稅規模再擴大2000億美元,基本就是對全部的中國商品加稅。由於中國對美國加征關稅的動作肯定會反擊,所以,按這個表述,美國基本肯定要向全部中國輸美商品加征關稅。
但在7月19日的訪問中,特朗普對加征5000億美元中國商品關稅的具體表述是:如果有必要,他可以對進口到美國的每一件中國商品徵收關稅。並對CNBC記者說:“我已經準備好對價值5,000億中國商品徵收關稅了”。
貿戰:維持8月前不升級的判斷
對比這兩次談到對5000億中國商品加征關稅的表述,上一次,特朗普基本上是告知外界他將要採取的下一個動作,確定性相當強;但這一次,特朗普只是表明如果有必要,他可以擴大徵稅,重點是強調他具備這個徵稅能力,至於說“我已經準備好對價值5,000億中國商品徵收關稅了”,只是強調他所處的狀態是已經做好了準備,隨時都能進行徵稅的行動,但是具體是否行動呢?或者會否像上次說的,只要中國反擊就會開徵呢?沒有明說。從徵稅的確定性上來說,實際是下降的,過去是說肯定要征,現在只是說有能力、也做好了征的準備,至於最後征不征呢?反而沒有肯定。
有些人認為最近美國財長姆努欽和白宮經濟首席顧問庫德洛包括特朗普紛紛發表言論指責中國,是想繼續挑起事端,比如庫德洛就指責是中國的國家領導人在阻止中國與美國達成協議。但我們的看法不同,我們認為,姆努欽、庫德洛包括特朗普最近紛紛評論中美貿易戰,並非是想挑起事端,反而是試圖在不丟面子的情況下再次開啟與中國談判,他們評論中表現出的攻擊性,實際是試圖給中國壓力令中國主動提出重開中美經貿談判。
只要回頭看看中美貿易戰的發展歷程,就可以看到美國在自以為有利的時候有多霸道。譬如中美5月19日剛在華盛頓經談判達成不打貿易戰的共識,並發佈«中美貿易磋商聯合聲明»,但在一天后的20日,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就警告說,仍可能向中國商品徵收關稅。然後在5月29日,美國白宮宣佈仍將對500億中國商品徵收25%的關稅,具體商品清單將在6月15日公佈,至此,«中美貿易磋商聯合聲明»被棄如敝履了。
歷史上,美國在自以為有利的時候,是既不尊重協議也不屑於打口水仗的,大有一股‘老子就是這麼幹了,你能把我怎麼樣’的氣勢。中國的開國領袖毛澤東主席,作為與美國鬥了一輩子的老對手,對美國有如下的經典總結:“美帝國主義者很傲慢,凡是可以不講理的地方就一定不講理,要是講一點理的話,那是被逼得不得已了”,現在美國的高級官員乃至特朗普紛紛出來開啟口水戰模式,開始要和中國講道理,看來,應該是被中國的堅定應戰有些出乎他們意料逼的。
根據這些跡象,我們仍然維持中美貿易戰8月底前不會升級的判斷。
中國:鼓勵銀行買企業信用債
上周的另一個重大事件是央行鼓勵商業銀行購買企業信用債,根據媒體報導,央行近日視窗指導銀行,將額外給予中期借貸便利(MLF)資金,用於支持貸款投放和信用債投資。對於貸款投放,要求較月初報送貸款額度外的多增部分按1:1給予MLF資金,多增部分為普通貸款,不鼓勵票據和同業借款。對於信用債投資,AA+及以上評級按1:1比例給予MLF,AA+以下評級按1:2給予MLF資金,要求必須為產業類,金融債不符合。
眾所周知,所謂QE,就是央行印鈔直接買入國債以及房地產資產抵押債,以向金融系統注入資金;現在,中國央行通過給銀行配資購買企業信用債,向實體企業注入資金,將極大地緩解企業因去杠杆承受的壓力,起到了類似QE的作用。
今年以來,中港股市承受了較大的向下壓力,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中美貿易戰的負面影響;二是去杠杆帶來的資金收縮壓力。在實體經濟方面,去杠杆令到很多企業計畫中的債務發行無法繼續,企業融資困難,增加了經濟下行壓力。
現在央行果斷出手,鼓勵銀行購買信用債,按照歐美QE購買國債的經驗,信用債市場的全面改善指日可待,信用債市場最困難的時刻已經或正在過去。信用債市場的改善,又將極大地舒緩降杠杆帶來的資金收縮壓力,基本打斷了‘資金收縮→信用債發行困難→企業周轉不靈→被迫拋售其他資產’的負迴圈,令資金收縮的環境趨於穩定。
我們認為,央行配資鼓勵銀行購買信用債的類QE措施一出,降杠杆給企業帶來的壓力基本到頂,未來實體經濟資金緊張的狀況有望逐步緩解,而資金面的好轉,也將對股市後市走強有利。
展望:港股短期反彈機會高
另一個為市場關注的熱點‘資管新規’,央行在7月20日發出«通知»指出,明確公募資產管理產品除主要投資標準化債權類資產和上市交易的股票外,還可以適當投資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但應當符合關於非標投資的期限匹配、限額管理和訊息披露等監管規定。«通知»進一步明確,過渡期內金融機構可以適當發行一部分老產品投資一些新資產,但這些新資產應當優先滿足國家重點領域與重大工程建設續建專案,以及中小微企業融資需求。
這個«通知»反映政府對非標(主要指未在銀行間市場和證券交易所交易的債權類資產)
市場的治理較前寬鬆,由於非標市場龐大,過急的治理有可能帶來資金環境的過快收縮,對經濟穩定不利。因此放緩治理非標的節奏,有利於舒緩經濟受到的壓力。另外在過渡期,金融機構可以適當發行一些老產品,也對部分金融機構的資金周轉有重大幫助,使它們不至於因為無法發行產品造成現金流中斷,而被迫變賣資產,引發新的金融風險。
中國政府採取的這些措施,有利於緩解降杠杆造成的資金壓力,扭轉前一段資金越來越緊的不利環境,穩定金融和經濟形勢。
鑒於貿易戰的負面影響和降杠杆帶來的資金收縮壓力,在近期都有望趨於穩定或好轉,因此我們維持短期股市見底,港股有機會出現較大反彈的看法。
先看兩段有意思的新聞:
美國財長姆努欽(Steven Mnuchin)7月12日對美國議員們表示,現在還沒有通向中美貿易戰解決方案的清晰路徑。如果北京願意做出“結構性改變”,美國政府隨時可以繼續與中國進行經貿談判。
7月13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北京舉行的例行記者招待會上有記者提問,美國財長日前表示,如中方願進行結構性改革,美願與中方就有關問題進行討論。你對此有何評論?這是否意味著美方希望中方重提貿易磋商?華春瑩表示,商務部發言人已就有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磋商的前提是要有信用。”
從3月特朗普總統開打貿易戰開始,基本都是美國單方面提出要求、然後中方回應,這是第一次中方向美方提出了恢復談判的先決條件,就是“要有信用”。
我們認為,上面的新聞可能包含了下面幾個資訊:首先,中美雙方到目前為止應該已經停止了對中美貿易戰的所有溝通,處於僵持狀態;其次,美國似有重開中美經貿談判的想法,但基於先提出恢復談判一方將在談判中處於弱勢地位的原因,美國希望透過隔空喊話的方式傳達這個資訊;第三,中國似不急於恢復談判,反而提出了“要有信用”的先決條件。
從雙方的互動來看,似乎中美貿易戰的攻守態勢開始有微妙轉換,美方進攻的勢頭有下降跡象。
我們在之前的博文「史詩級貿易戰的幾種可能打法」裡,提出雙方打貿易戰的策略是:“預計雙方一方面將盡力給對方造成傷害,另一方面,又將儘量減小對方對自身造成的傷害。”,就目前形勢的發展來看,這個判斷大致符合實際。
美國貿易代表署在新關稅措施實施幾小時後,就公佈了受損美國企業的申請豁免加征關稅辦法。而中國商務部隨即也發佈了對中國受損企業的救助辦法:為緩解企業在中美貿易摩擦中受到的影響,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9日指出,中方會持續評估各類企業所受影響,將反制措施中增加的稅收收入用於緩解企業及員工影響,鼓勵企業調整進口結構,強化企業合法權益保護營造更好投資環境等措施,增加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大豆進口等,同時相關政策組合還在不斷完善之中。
除此之外,中國政府也採取了一些其他措施,以穩定經濟增長和金融形勢。
據報導,中國領導人給中美貿易戰定的調子是:“以牙還牙”,就是說,只要美國不停手,中國就會一直打下去,對中國而言,貿易戰就是「持久戰」。我們在上篇博文裡提出:“由於中美貿易戰的形式不是速決戰,而是持久戰,因此練好內功,保持內部的穩定對雙方都至關重要,一旦誰的內部先出現不穩,誰就可能輸掉這場貿易戰。”
大體而言,貿易戰給中國帶來了金融市場和經濟增長兩方面壓力。在金融市場方面,由於擔心貿易戰對經濟的衝擊,加上金融去杠杆對投資者帶來的資金收縮壓力,中港股市在前段時間持續大跌,中國領先的通訊公司中興通訊,也因受到美國制裁而股價大跌。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也出現了較大跌幅,投資者心態有些恐慌;在實體經濟方面,雖然到目前為止,貿易戰帶來的實際衝擊不大,但貿易戰引起的出口放緩與去杠杆帶來的資金收縮環境,與基建和房地產減速等因素交織在一起,對未來經濟形成了一定的向下壓力。
與美國股市表現相對較好、經濟資料也較為強勢的情況相比,明顯在貿易戰第一階段中國的經濟和金融情況相對不穩,股市受到較大壓力,如果中國經濟和金融狀態未來持續不穩的話,可能會對中國與美國進行貿易「持久戰」的能力造成負面影響。
針對這些負面因素,中國政府之前中性的貨幣政策已開始轉向相對寬鬆,去杠杆的節奏也已開始有所放緩,提高個稅起征點以增強中產消費能力的政策正在討論,很多專家建議財政政策應該更加積極,各主管領導也紛紛出來喊話要投資者增強對中國經濟和股市的信心。另外據傳媒報導,消息人士透露全球最大主權財富基金之一的中投公司,已為申請投資國內市場進行相關籌備工作。我們認為,這些措施反映了中央政府對穩定經濟和金融形勢的重視,也對經濟和金融市場的穩定產生了一定效果,預計未來類似措施仍將陸續有來。
在美國發起的貿易戰對中國帶來一些負面衝擊的同時,中國針對美國農產品、水產品以及汽車等的反制措施也開始在美國發酵,例如芝加哥市代表團7月11日來華,參加在北京舉行的“中國城市與美國芝加哥市投資合作論壇”,芝加哥市長說:我們反對對抗,我不想成為特朗普與中國對抗的犧牲品,我不想成為一個棋子……”;美國領先的電動汽車生產商特斯拉未回應特朗普總統把工作帶回美國的呼籲,計畫在中國投資建設首個海外超級工廠,計畫年產量 50 萬台,為上海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外資製造業投資;美國多位議員公開反對特朗普對中國加征關稅的做法,參議院也通過無約束力的動議,要求限制特朗普總統用國安理由加征關稅的權力;即使一向避免直接評論貿易政策的美聯儲主席鮑威爾,也在上週四的訪問中表示:“如果很多產品被徵收高關稅並持續一段日子,則將對經濟帶來負面影響。”,隱晦地表達了對特朗普關稅政策的反對。
從這些情況看,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在美國的精英階層已開始遇到一些公開反對。雖然我們之前多次討論,由於特朗普的核心支持者屬於美國鐵銹地帶的藍領工人和農民,因此他未必會很在意精英階層的意見,但是,缺乏精英階層的支持,特朗普繼續推動貿易戰的能力無疑也會受到很大的限制,結合美國財長姆努欽之前放出美國政府願意有條件恢復談判口風的跡象,美國在貿易戰中進攻意願和能力有所下降的可能性看來相當高。
我們認為港股有可能已見短期底,主要是基於以下的三個理由:
首先,壞消息出盡。
一方面,根據上面的討論,我們看到特朗普在中美貿易戰中的進攻勢頭和意願有下降的可能;另一方面,根據美國的加稅程式,美國要對2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征關稅,需要約2個月的諮詢期,正式增加關稅可能要到8月30日公眾諮詢期結束後。換句話說,從現在直到8月底,這個2000億商品的關稅都是實際上加不成的。我們很難想像,在這個2000億美元的商品加稅未完成前,特朗普又繼續擴大擬加征關稅的商品規模。也就是說,從現在直到8月底,中美貿易戰將進入壞消息的相對真空期,暫時可以不必擔心出現新的壞消息。由於過去的壞消息已在市場上反應,新的壞消息又暫時沒有,所以短期有可能壞消息出盡;
其次,政府將繼續推出穩定經濟和金融措施,繼續維穩。
中國政府已經推出了一些措施以支持經濟和金融穩定,到目前為止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中港股市從7月6日開始出現了企穩反彈跡象。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雖然之前出現急跌,目前也大致穩定在1美元兌6.6-6.7人民幣水準附近,未見恐慌跡象,初步扭轉了前一段時間投資者過度悲觀的心態。按我們預計,中國政府仍將繼續推出一些支持經濟、穩定金融的措施,有利於支持中港股市出現反彈;
第三,市場積弱已久,技術上有反彈需求。
中港股市自1月底見頂回落以來,在中美貿易戰以及中國去杠杆的壓力下,經歷了近半年的調整,負面因素得到了較充分的表現,市場心態也較為悲觀,存在技術反彈的需求。另外,大陸南下資金在經歷了長時間的淨流出後,最近一周出現了持續淨流入,也有利於港股的短期上漲。
綜合以上因素,我們認為港股很可能已見短期底,有機會在7、8月間出現一個較大的反彈。
2018年7月6日,全球經濟史上最大貿易戰打響,中美兩國互相對對方340億美元的貨品徵收25%的額外關稅,並將稍遲對另外160億美元的商品互相加征關稅。
從3月美國對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加征關稅,到4月公佈涉及中國500億美元出口的301調查徵稅建議產品清單,再到威脅制定2000億美元徵稅清單,整個中美貿易摩擦過程美國一直步步進逼,雖然中國為解決貿易爭端做出了很多努力,也與美國進行了多輪磋商,但最終還是無法滿足美國的要求,貿易戰終於按時打響。
應該說,第一輪500億美元的貿易戰非打不可,大致符合我們的預期。我們在之前的博文「壞消息終將過去 長期熊市概率不大」裏提出:“由於中方不大可能在之前的立場上再有較大讓步,而美國也很難在聲稱要打貿易戰之後再改回去接受中方原來立場,因此,估計雙方雖可能都有不打貿易戰的願望,但事實上卻都受制於自己之前的立場,第一階段的貿易戰恐怕很難避免。”,現在第一階段貿易戰已如期開打,未來戰況將如何發展?
我們在之前的另一篇博文「貿易戰前景未蔔 中港股市前路曲折」裏提出特朗普政府進行貿易戰存在著三種博弈邏輯,即商業利益博弈、選舉博弈和戰略博弈,並根據特朗普政府重視實利、輕視戰略利益(如退出TPP)的特點,認為其可能主要遵循的是選舉博弈邏輯,也就是說,根據選舉博弈邏輯,特朗普政府的行事,其實主要應該跟隨其核心支持者有共識的訴求。
有些研究者認為特朗普政府主要是根據戰略博弈邏輯行事,就是說特朗普政府走的是一條盡力遏制中國,甚至為了遏制中國不惜犧牲短期利益的道路,因而得出中美經貿衝突基本無法解決的結論。我們對這個看法有不同意見,我們認為特朗普政府並非在根據戰略博弈邏輯行事,如果說特朗普政府的對中國策略中存在著一部分戰略博弈的考慮,這些考慮也以不影響其選舉利益為前提。從特朗普政府向盟國徵稅、退出TPP等舉措可以看出,特朗普看待經濟利益或者選舉利益要重於長期戰略利益。因為向盟國徵稅、退出TPP都有損其長期戰略利益,只是提升了特朗普的個人民望,對其選舉利益有利。
而根據選舉邏輯,中美貿易戰未來變化的關鍵在於特朗普核心支持者的普遍訴求變化,如果未來特朗普的支持率因貿易戰出現較大幅下降,就基本可以斷定貿易戰難以繼續了。
按照特朗普的口徑,中美之間最惡劣的情況就是全面貿易戰,美國將會向全部(約5000億美元)的中國輸美貨品徵收額外關稅;除此之外,貿易戰還存在著另外兩種可能:一是500億美元貨品加征關稅後,特朗普核心支持者的的利益受到一定傷害、民意逆轉,不願再打貿易戰了,中美達成停戰協議,貿易戰終止;二是500億商品加稅對特朗普核心支持者的傷害不大,他們願意支持特朗普政府加碼打貿易戰,於是貿易戰規模繼續擴大,直至某個較大金額,他們受到較大傷害、民意逆轉,貿易戰才會停止。
所以,表面的貿易戰實際比拼的是:雙方對對方國家普通國民造成傷害的能力;以及各自國家國民對對方所造成傷害的承受能力。
從造成對方傷害的能力看,到目前為止,第一階段美國勝。美國的制裁已經造成了中興通訊瀕臨破產,即使現在勉強存活,美國施加的限制條件和罰款也極為嚴重,中興的股價跌幅超過50%,投資者損失慘重;而中港股市6月以來,也有加速下行之勢,紛紛跌穿今年低位,投資者信心頗為虛怯,市場一片愁雲慘澹。反觀美股,不僅道瓊斯指數遠在今年低位之上,納斯達克指數更在接近歷史高位附近徘徊,可以說貿易戰對美股的影響相對微小,美國人民尚未感覺到貿易戰的傷害。
當然,中港股市的下跌,不僅是受中美貿易戰的影響,近期中國政府去杠杆的政策,令很多過去隱藏的金融問題暴露,融資也變得比較困難,另外杠杆率下降衍生的一些平倉還債現象,也給股市帶來了很大壓力。
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預計雙方一方面將盡力給對方造成傷害,另一方面,又將儘量減小對方對自身造成的傷害。譬如新關稅措施實施幾小時後,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便公佈商品豁免關稅辦法,受損的美國公司90天內可提出申請,以減輕受到的負面影響。USTR表示,會考慮幾項要素給予進口商品關稅豁免,包括在中國大陸之外的地方是否也供應該商品、課征額外關稅是否會對申請方或美國利益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害,以及特定商品是否具戰略重要性,或是否與「中國製造2025」等大陸產業計畫有關。
根據中國商務部的介紹,美方公佈的340億徵稅產品清單中,有約200多億,占比約59%是在華外資企業的產品,其中,美國企業佔有相當比例。即是說,美國加征關稅在傷害中國的同時,也在傷害自己和世界其他國家的企業。相比較而言,中國反擊的焦點,例如針對美國的農產品、水產和汽車等,卻基本都是地道美國產品,在打擊的精准度而言,現階段中國稍勝一籌。
如果有一部分美國在華企業生產的商品最終獲得了關稅豁免,就意味著美國實際對中國出口商品徵稅的規模小於340億美元,如果中國沒有給予任何關稅豁免,那麼徵稅對實際經濟的衝擊,美國受到的衝擊就會稍重一些。估計未來雙方都會對根據自己的情況,對自身受影響企業和行業給予一定的支持,以減輕其受到的衝擊。中國在前一段時間,也對貨幣政策進行了調整,貨幣開始朝向相對寬鬆方向以支持經濟,並正在討論降低個稅起征點以提振消費。
到目前為止,在金融市場博弈方面,美國形勢占優,中港股市等都受到了較大傷害;在實體經濟方面,則中國的反擊的精准度稍勝。考慮到貿易戰比的是給對方造成傷害的能力,和自身對傷害的承受能力,所以,下一步中國政府一方面要關注實體經濟受到的衝擊,給予受影響行業、企業一定支持;另一方面需要設法減輕投資市場持續下跌對投資者造成的傷害,以穩定外界對中國市場的投資信心。對房地產市場,則要隨時予以關注,避免引發大面積恐慌性拋售,形成系統性風險。
由於中美貿易戰的形式不是速決戰,而是持久戰,因此練好內功,保持內部的穩定對雙方都至關重要,一旦誰的內部先出現不穩,誰就可能輸掉這場貿易戰。
從這個角度出發,未來貿易戰的可能發展如下:
如果500億商品的關稅加征完畢,美國特朗普的核心支持者感覺受到較大傷害,願意轉變支持打貿易戰的態度,則貿易戰可能在一兩個月後落幕,這是最樂觀的估計;
如果500億商品的關稅加征完畢,對特朗普核心支持者的傷害不大,他們願意繼續支持特朗普打貿易戰,則貿易戰的規模可能擴大。考慮到準確判斷加征關稅對各行業、企業和社會的衝擊難度較大,因此美國政府有可能採取逐步升級、邊擴大邊評估的辦法升級貿易戰,也就是說,徵稅的規模可能擴大,但不至於一下子跳到5000億美元的規模,而是分批、分步,逐漸增加,直至某個民意逆轉的轉捩點出現;
如果500億美元的商品加稅完畢,特朗普如同宣稱的那樣,很快將加稅規模擴大到全部中國輸美商品,就有可能影響全球經濟的供應鏈,造成全球經濟的大波動,而中國的報復措施估計也將不會局限於實物商品,有可能擴大到服務和金融領域,後果難以估計。
根據特朗普重視實利的特點,由於貿易戰的第三種可能發展不確定性太高,造成的影響很可能失控,我們仍然傾向認為發生的可能性不大。就目前情況看,貿易戰仍以按第二種可能發展的機會最高。
如果貿易戰如同我們的預計向第二種可能性發展,就意味著貿易戰對中美雙方的經濟影響都不至於失控,可控的衝擊加上政府的一些支持措施,兩國經濟整體出現顯著放緩的機會都不大,也就是說,股市持續走熊的機會不大,暫時不必過於悲觀。
需要留意的風險:一是投資者的心理預期顯著惡化,在貿易戰和去杠杆導致信用偏緊的環境下,對後市的悲觀預期引發投資者無序出逃踩踏,引發大的風險;二是中央政府在放鬆貨幣對沖去杠杆的負面影響時,面對持續加息的強勢美元,有可能引發人民幣貨幣出現較大貶值,如果貶值預期惡化引發大規模資金外逃,就有可能帶來金融動盪。
中美貿易戰與中國的去杠杆調控對經濟是否帶來較大壓力?從國家統計局公佈的6月採購經理指數PMI的情況看,到目前為止中國經濟大致維持了穩定向好的態勢,貿易戰和去杠杆對6月的經濟資料影響不大。
資料顯示,2018年6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1.5%,比上月回落0.4個百分點,仍高於上半年均值0.2個百分點,製造業總體繼續保持擴張態勢。中國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5.0%,比上月上升0.1個百分點,高於上半年均值0.2個百分點,非製造業總體保持平穩向好的發展勢頭。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指出,6月製造業基本面總體向好。在調查的21個行業中,15個行業的PMI位於擴張區間,其中醫藥製造業、專用設備製造業、電腦通信電子設備及儀器儀錶製造業PMI均位於54.0%以上的較高景氣區間,保持較快增長。
雖然6月的PMI資料中,新出口訂單指數為49.8,進入了收縮區間,開始部分反映貿易戰的負面影響,但考慮到特朗普政府與中國第一階段貿易戰規模僅500億美元,與中國將近13萬億美元的經濟規模相比,實際影響估計僅有0.1%,對實體經濟的衝擊並不大,暫無需過於擔憂。
近期的另一個新聞,國家調整棚戶區改造的政策,對未來的地產發展,特別是三四線城市的地產發展,卻可能有較大的影響。按媒體報導,市場原來流傳的“棚改,全國一刀切,全部暫停。”傳聞,已經被證實是謠傳。國家開發銀行實際的政策是:“並未暫停所有棚改項目,進行中的項目仍在持續執行,但早前總行收回了棚改項目的合同審批許可權,早前在分支行可簽訂的合同,現在也必須由總行審批。另外過去以貨幣安置為主的方式,今年也多以實物安置為主。”
應該說,過去兩三年大規模的棚戶區改造,助推了全國房地產的去庫存,也間接給已經高企的樓價再添了一把火,令樓價高上加高。特別是2017年6月,住建部頒佈的通知明確指出,在房源充足、商品住房庫存量大的三四線城市,棚戶區改造要以貨幣化安置為主,避免重複建設。這個措施,被廣泛認為是2017年以來三四線城市樓價升幅快於一二線城市的主要原因。
如果未來貨幣安置要改為實物安置為主,就是說,房地產市場特別是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市場的其中一個最重要的新增資金來源即將枯竭,未來房地產市場的銷售和價格可能都將受到壓力。
房地產作為一個牽連廣泛、產業鏈很長的行業,對中國經濟一向有較大影響,如果未來房地產行業的發展有所放緩,預計會對經濟帶來一定壓力。
為了對沖經濟放緩的風險,中國的貨幣政策近期有了明顯調整,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18年二季度例會6月27日在北京召開。會議指出,要繼續密切關注國際國內經濟金融走勢,加強形勢預判和前瞻性預調微調。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中性,要鬆緊適度,管好貨幣供給總閘門,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貨幣信貸及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
對比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可以發現,關於流動性表述的變化已正式從“保持流動性合理穩定”變為“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穩定”變為“充裕”,貨幣寬鬆的意圖昭然若揭。
隨著中國政府金融去杠杆政策走入深水區,以及對銀行表外「影子銀行」的日益規範,金融亂象開始得到遏制,經營風險較大企業的信用債風險也開始大量暴露,這方面的工作不能退縮,否則金融治理將功虧一簣,即是說,對信用的管理不能隨便放鬆,「緊信用」要繼續堅持;但抓緊信用帶來的信用債風險暴露,實力較弱的小企業貸款難、甚至部分實業公司貸款難的問題不解決卻又會妨礙經濟增長,所以,一定程度的貨幣寬鬆也勢在必行,以抵消「緊信用」帶來的負面影響。即是未來貨幣政策將以「緊信用」「寬貨幣」的面目出現。
6月24日央行公佈將從7月5日起調低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釋放7000億元資金就是「寬貨幣」政策的具體體現,一般預計2018年下半年央行仍將會有1-2次降准,以支持經濟發展。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現在的降准不是大水漫灌式的普遍寬鬆而是結構性寬鬆,比如本次降准就主要是針對「債轉股」和小微企業貸款。
在中美貿易戰和人行貨幣寬鬆的背景下,6月以來人民幣兌美元走勢明顯偏軟,令市場對人民幣資金外流的憂慮增加。但在經歷過2016年人民幣資金大量外流的衝擊後,中國政府明顯加強了對各種灰色資金外流管道的控制,預計未來即使人民幣匯率進一步走弱,市場也很難重現2016年人民幣資金無序外流的狀況。只要人民幣走弱不至於影響到金融穩定,實際上有助於降低中國商品出口的成本,減低中美貿易戰對中國的負面影響,對中國經濟有利。
除了貨幣政策,預計中央政府也將在刺激內需上推出一些新措施,比如目前正在徵求意見的個人所得稅法修正草案,建議將個稅起征點由原來的3500元調整至5000元,並首次增加子女教育支出、繼續教育支出、大病醫療支出、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專項附加扣除等,就將明顯提升中產人士的消費能力。
所以,雖然中國經濟面對中美貿易戰、金融市場波動、未來房地產市場可能放緩等負面因素的威脅,但在中國政府採取放鬆貨幣政策,針對性地刺激經濟和內需等措施對沖下,預計2018年中國經濟仍將維持大致穩定,經濟出現較大風險的機會不大。
當然,上面的討論都是建基於貿易戰不至於失控的基礎上的,如果中美或者歐美貿易戰失控擴大、影響到全球產業鏈和金融市場穩定的話,情況就難以估計。
6月以來,壞消息不斷。先是美聯儲在6月議息會議如同市場期盼一樣宣佈加息0.25厘,同時表達了今年可能還要加息兩次的鷹派立場,打擊了市場情緒,支持美元走強,加大了新興市場資金的流出壓力,令新興市場股市承壓;然後美國又於6月15日宣佈將對中國的500億美元輸美商品加收25%關稅,其中340億商品的關稅將在7月6日開始徵收。而中國也公佈了同樣規模的反制措施,過了一個週末,對中國反制深感不滿的特朗普總統,又宣佈將對2000億美元的中國輸美商品開徵額外10%關稅,消息一出,全球股市投資者的投資信心都大受打擊;緊接著,中國金融去杠杆導致銀行表外灰色融資大減,過去各種利用股票質押融資的手段受到較大壓抑,很多股票融資盤需要減倉或者到期融資無法續期,令到A股股票的沽壓大增,股票下跌又威脅到上市公司大股東的股權質押融資,因為抵押物(股票)的價值下降,造成抵押物不足有可能觸動大量強制平倉,這些內外負面因素交替而至,對中港股市走勢造成了較大打擊。
上證綜指最近一段時間表現相當疲弱,指數向下突破了今年的低位約3041點,上周五(6月22日)最低下探到2837.14點,後來在市場傳言證監會要求證券公司不得對大額股權質押進行強制平倉的消息後,市場情緒有所紓緩,指數從低位略有反彈。但後來又有市場消息澄清,說證監會僅僅要求對股票質押情況進行專項申報,特別關注違約和被動展期的情況,並未強制要求不能平倉。不管怎麼說,證監會既然關注到這方面的情況,估計發生大面積強制平倉,導致股市人為暴跌的可能性不大,緊張情況有望逐步緩解。
港股的情況較A股稍好,恒生指數大部分時間都在2月9日創造的低點29129.26點之上,僅於上周五(6月22日)短暫跌破至29089.39點,但收市時已回升到29338.7點。
相比之下,美國道瓊斯指數今年的低位是2月9日盤中創出的23360.29點,在近日A股和港股的大跌市中,道指最低僅下探到24406.63點,較今年低點高出約1000點,走勢明顯較中港股市為強。
中短期來看,中港股市最大的風險因素仍是中美貿易戰。根據中美雙方的宣示口徑,看起來7月6日雙方互相對對方的340億美元商品徵收關稅,基本已成定局。雖然近日有媒體消息稱美國仍尋求王岐山在7月6日雙方正式徵稅前訪美,試圖解決爭議避免貿易戰開打,但由於中方不大可能在之前的立場上再有較大讓步,而美國也很難在聲稱要打貿易戰之後再改回去接受中方原來立場,因此,估計雙方雖可能都有不打貿易戰的願望,但事實上卻都受制於自己之前的立場,第一階段的貿易戰恐怕很難避免。
但是,第一階段貿易戰開打,即雙方互相對對方340億美元產品加征關稅,並不必然意味著貿易戰一定會向越來越大、越來越劇烈的方向發展,特朗普所聲稱的要對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也未必一定能夠兌現。
我們在上期博文「貿易戰前景未蔔 中港股市前路曲折」裏提出,特朗普政府可能根據選舉邏輯行事,如果支持他的「鐵銹地帶」藍領工人和農民在貿易戰中受到傷害,改變他們支持打貿易戰的立場,則美國和中國的貿易戰就有可能在今年第四季度或之前結束。這個可能性並非沒有根據的空想,從媒體放風美國尋求王岐山訪美以解決貿易糾紛的動向看,其實特朗普政府並不像他口頭上表現出來的那麼好戰,美國提出的先給500億中國商品加稅,然後再給2000億中國商品加稅的威脅,很可能仍然屬於特朗普擅長的極限施壓策略。
當然,事情發展到今天這樣,第一階段貿易戰看來難以避免的狀況,究竟是特朗普政府的本來設計,還是極限施壓策略一不小心玩過了頭、假打弄成了真打,尚難以判斷。從好處看,貿易戰打一打也好,沒打之前大家都可能把自己的優勢想得多了些,把對手的優勢想得少了些。打一場貿易戰就會發現自己的想法有哪些脫離實際的地方,看問題也會客觀些,評估利弊也會準確些,這樣一來,可能反而容易達成有共識的、解決貿易爭議的協議。
如果貿易戰不擴大到2000億的新商品上,那暫時來看市場上就有些壞消息出盡的味道,也就是說市場擔心的幾個風險因素,譬如貿易戰、美聯儲加息取態偏鷹、降杠杆造成了資本市場資金偏緊等負面因素都已在市場中有所反應。而上市企業盈利狀況改善,中國經濟穩定發展,中港股市估值不高等因素則暫時未被投資者重視,另外,為對沖中美貿易戰帶來的不確定性,中國政府可能放鬆銀根,採取寬貨幣、緊信用的方式支持經濟,也可能會進一步推出發展新經濟、刺激內需的措施,這些因素將構成對股市的重要支持。
根據6月24日最新消息,為應對中美貿易戰、穩定市場並緩解資金壓力,人民銀行宣佈7月5日定向降准0.5個百分點,定向支持「債轉股」和小微企業融資,措施預計釋放7000億元人民幣。
另外,最近媒體熱議的提高個稅起征點討論,反映了中國政府正在考慮給中產階層降低稅負,以提升他們的消費能力,符合刺激內需的方向。
暫時來看,如果不計貿易戰擴大到2000億新商品的因素,則短期的主要風險就是7月6日中美貿易戰正式開打,由於500億美元的規模相比中國的經濟體量很小,所以我們不認為這個開打將帶給經濟多少實際衝擊,也就是說,實際的風險不大。
鑒於負面因素已基本浮現,中國政府又開始採取一些措施對沖對經濟的各種負面影響,中港股市可能震盪築底,持續下跌、走入熊市的機會不大。
但是,如果小概率事件發生,特朗普政府真的將貿易戰規模擴大,則中美貿易戰就有失控的危險,中美之間衝突有機會從貿易擴大到服務、投資和金融領域,情況難以預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