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 本文完成時,中美尚未就貿易問題達成共識。雖然現在共識已經達成,但由於不影響我們的研究邏輯,故原文未加修改。
我們對港股後市一直持謹慎樂觀的態度,如果下面的假設條件可以滿足,我們認為港股有機會不久開啟今年的主升浪,在下半年創出全年新高。
假設條件一:中美貿易戰形勢趨於好轉,中美雙方在不遠的未來達成階段性協定或全面解決方案,中美貿易大致回到正常狀態;
假設條件二:中東形勢不至失控,通貨膨脹略微偏高可控,美聯儲適度加息,不至於破壞資本市場的升勢;
中美經貿博弈經過你來我往的幾個回合,可以看出大致的脈絡如下:3月1日特朗普政府宣佈要對鋼鋁加征關稅,可以看作本輪貿易戰的序幕;之後美國的矛頭逐步向中國聚焦,特朗普於3月22日簽署備忘錄要對從中國進口的最高達600億美元商品徵收懲罰性關稅,而中國則於3月23日公佈對美國進口金額達30億美元的貨品加征關稅,作為對美國加征鋼鋁關稅的報復;之後特朗普政府於4月3日公佈了對中國500億美元輸美商品的徵稅草案,中國政府於4月4日公佈對等報復措施,對自美國進口的500億美元商品加征關稅,4月5日特朗普再威脅要將徵稅規模增加1000億美元,之後雙方第一階段的比氣勢叫價結束;5月3日,美國財長姆努欽與貿易代表萊特希澤率貿易代表團訪問中國與中方團隊談判,由於雙方都堅持自己的立場,談判迅速破裂;5月15日,中國副總理劉鶴率團訪問美國,繼續貿易談判,5月17日,特朗普總統會見劉鶴。
雖然執筆時尚未見到中美貿易談判的最新進展,但從上面列出的貿易戰發展過程來看,在第一階段,很明顯矛盾在激化,雙方口頭上投入的賭注越來越大;進入第二階段談判期,情況開始有明顯好轉,第一次會談迅速破裂,中國的領導人也沒有會見美國代表,顯示雙方差距巨大。但在中國代表團回訪的第二次談判中,特朗普總統卻會見了劉鶴副總理。我們對以上現象的解讀是雙方經歷了一個從叫價到摸底到靠攏的過程,從中美雙方的表現看,現在雙方都有誠意想達成協議。在我們看來,談判中最重要的,實際上就是雙方有沒有想達成協議的誠意,如果沒有誠意,再好的條件也無法達成協議,相反如果有誠意,即使一時條件談不攏,情況卻不至於惡化。
根據以上情況,我們維持對中美貿易戰的謹慎樂觀看法,傾向於認為即使無法很快達成全面解決方案,也有可能達成階段性成果,將中美貿易納入正軌。
美國雖然單方面退出伊朗核協議,令中東局勢緊張,但歐洲公開表示不贊同美國的做法,仍將留在伊朗核協議內,並著手研究用歐元繼續履行與伊朗的商業合作,以避過美國的制裁。而中國也不可能跟隨美國對伊朗的單方面制裁,所以,目前中東的局面尚處於受多方牽制狀態,未有失控跡象,油價雖然受前景不明的影響而上升,但失控上升誘發嚴重通貨膨脹的機會暫時來看也不大。
如果油價溫和上升,通脹也溫和可控,加上美聯儲在5月初的議息會議中,將2%的通脹目標改為預計將在中期達到對稱性的2%目標附近,說明美聯儲對通脹的忍耐力增強,可以忍受一段時間通脹高於2%而不必立即加息。
我們過去多次討論過美元的加息週期,總的看法是由於特朗普振興實業的目標需要相對的低息和弱美元,與美聯儲加息強美元的既定路線有內在矛盾之處;美國的經濟復蘇相當程度上需要資本市場上升製造的財富效應,過度加息不符合其利益;特朗普減稅將加劇美國的赤字問題,對美元長線不利等。雖然通脹升溫、經濟增長強勁、美債發行量增大等因素都有利於美聯儲進一步加息以及美元走強,但綜合起來看,我們仍傾向於認為美聯儲不至於過度加息,造成美國資本市場的大波動。
其他一些有利於中港股市未來走強的因素包括:
朝核問題向好的大勢不會改變,中國周邊的地緣態勢好轉。雖然近期朝鮮威脅由於美韓繼續軍演,可能取消金正恩與特朗普的會談,但我們認為這種暫時性的逆流不會改變半島局面穩定向好的大勢。而中國與日本和印度關係的改善,也有助於中國改善周邊環境。
美國以及歐洲經濟全年增長狀況良好。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4月17日發佈報告,預計今明兩年世界經濟增速都將達到3.9%,創2011年以來新高。美國2018年經濟增長為2.9%,歐元區經濟增速為2.4%,總體好於2017年。
大市似已暫時適應了美國息率上漲。美國十年期國債息率自5月14日再次突破3厘之後,已連續5個交易日站在3厘之上,並創出了近7年新高。與年初十年期國債息率升破2.8%引發美股大跌不同的是,伴隨此次國債息率上升,美股表現大致穩定,而中港股市也維持窄幅波動,未見大的壓力。雖然受美元轉強影響,阿根廷、巴西、土耳其、印度等國貨幣出現較大貶值,但暫時來看,仍屬於個別現象,未見向亞洲區其他國家傳染。而且在近幾日美元急漲時,人民幣表現遠較其他貨幣堅挺,顯示外資對中國資產仍具信心。
中國經濟有望維持穩定。中國4月工業增速超預期回暖,而投資和消費均不及預期,其中投資增速降至近20年最低,顯示4月生產平穩但需求有所回落。中國國家資訊中心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牛犁稱,從4月總體經濟資料看,包括週一發佈的財政收支以及此前的外貿資料等綜合分析,中國經濟平穩的基調不會改變,走勢仍在調控的預期之內。
貨幣政策有所鬆動。人行近日發佈《2018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對於下階段貨幣政策思路有所微調,從上一期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的“把握好穩增長、去杠杆、防風險之間的平衡”轉變為本期報告中的“把握好穩增長、調結構、防風險之間的平衡”。簡單來說,就是將“去杠杆”改為了“調結構”,結合4月下旬調降存款準備金1個百分點以及政治局會議提出推動股市、債市等健康發展的提法,我們有理由相信,貨幣政策的重點已經從“去杠杆”轉移,資本市場的穩定發展以及經濟結構調整、已經超越了“去杠杆”,成為貨幣政策的首要考量。
根據金融機構富瑞的資金流報告顯示,截至5月9日的一周,港股基金淨流入2500萬美元,已連續20周錄得淨流入。20周大約是4個多月時間,說明自1月底港股進入調整市以來,外資其實一直在買入港股,看好港股後市。
自5月以來,大陸南下資金整體流入情況也較前有所改善,流入金額明顯大於流出金額,預計隨著大陸貨幣政策較前寬鬆,港股走勢逐步改善,大陸南下資金將加快流入港股。
6月A股入摩,以及港交所推出生科公司上市新規,有機會吸引資金關注中港股市,為股市走牛增添助力。
綜合以上因素,如果中美貿易戰能夠得到有效管控,美聯儲維持溫和加息的步伐,在各項利好因素的支持下,港股有可能在外資和大陸南下資金共同推動下,走出今年的主升浪、並創出新高。
前期,由於中美貿易磨擦及一系列地緣政治等產生不確定性,導致投資者的擔憂,港股曾產生多次較大的單日跌幅,但由於全球基本經濟面穩定,中國經濟的穩中向好等支撐股市向好的基礎未變。港股在幾次下跌後均迅速反彈。近兩個月的反復震盪,構築了相對扎實的底部。基於如下兩個理由,多數機構認為,港股走牛的趨勢已基本確立。
一) 短期擾動市場的因素正在消除
中美表態不打貿易戰,雖然不能完全排除今後在某些方面還會產生磨擦,但雙方達成的協議,已把股市面對的中美貿易戰的風險降到了最低。地緣政治因素方面,朝鮮半島局勢進一步緩和,其他地區的動蕩也均處在市場的預期中。美聯儲加息,美元走勢,大宗商品走勢等,市場也有相對確定的預期。
二) 中國經濟繼續穩中向好
隨著中國4月經濟數據及A股上市公司一季報的逐步披露,市場對中國經濟穩中向好的信心進一步增強。4月PMI指數仍高達51.4,處於近5年來同期的最高水平。港股中的中資公司盈利的不斷提升,使其估值水平更趨合理。全球資金已呈現向新興市場加速流動的趨勢。中國「入摩」而帶動資金向A股市場的流動,雖然量不是很大,但帶動力強。有研究分析指出,這也是港股將走牛的一個重要因素。
特朗普成為美國總統以來,美國政治乃至全球政治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各種矛盾逐漸公開化和尖銳化,在美國,民主黨和共和黨之間對國家發展的共識空間似乎在縮小,代表共和黨的特朗普總統幾乎反對前任民主黨總統奧巴馬的所有主要政策,例如TPP和奧巴馬醫保等。民主與共和兩黨從支持者到經濟政策理念上的差異似乎都在擴大。民主黨的支持者中相當重要的力量來自於高科技企業與金融資本,是全球化的積極支持者;而共和黨支持者的中間力量則主要是軍工、油氣、汽車、鋼鐵等傳統產業資本,大量鐵銹地帶的藍領工人與農民也是特朗普總統的堅定支持者,他們普遍對全球化持負面態度。
特朗普經濟政策的主要傾向明顯較為保護傳統產業,比如退出巴黎氣候協定,輕視環保,顯然對發展新能源不利而有利於傳統的油氣產業;推出鋼鋁關稅,自然是為了保護美國的鋼鐵產業和鐵銹地帶的工作機會;另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時間5月11日,在與大型汽車製造商的產業討論會上,特朗普提議對進口汽車徵收20%關稅,還提議在進口時附加比國內汽車更嚴格的排放標準,這顯然是試圖保護美國的汽車產業;而5月8日,特朗普不顧盟友的反對,執意退出伊朗核協議,增加了中東爆發新一輪衝突的機會,製造了緊張空氣、支援了油價,既符合美國軍工產業的利益也潛在支持了美國的油氣產業。
最近特朗普挑起的中美貿易戰,其中的部分理由也是為了重振美國實業、平衡貿易赤字。所以,從特朗普上任以來的施政看,他對‘重振美國實業、減少貿易赤字’是相當認真的,並不只是喊喊口號。
但是,按照經濟理論,‘重振實業、刺激出口’需要弱勢貨幣配合,特朗普本人多次罔顧事實指責中國有意令匯率貶值來刺激出口、不公平競爭,雖然他的指責與事實相反(中國政府實際上在過去一兩年經常出手支持人民幣匯率),但其潛臺詞顯然是希望美元兌人民幣貶值,以刺激美國出口;而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前不久在瑞士達沃斯支持弱美元的表態,也與特朗普‘重振實業、刺激出口’的理念一致。
不過,對金融資本來講,弱勢美元卻不一定有利,強美元通常更容易增加美元的吸引力,相對更有利於金融資本的擴張。從過去的歷史看,美元通常都呈從弱到強,再從強轉弱的週期性波動,而隨著美元轉強,資金通常會回流美國,造成新興市場資產價格的巨大波動;隨著美元轉弱,資金再離開美元進入新興市場,又常常造成新興市場國家的資產和經濟過熱。
目前美元正處於加息帶來的強勢週期中,美聯儲的官員也經常用加息預期誘導美元走強,在特朗普政府希望用弱美元來刺激出口的時候,美元又持續走強,這個矛盾對美元的未來意味著什麼呢?
4月中旬以來,在美國通脹升溫、國債利率上漲、週邊有些不穩定等因素的支持下,美元指數走出了一波漲勢,突破了今年1月以來的高位90.89,5月9日最高沖到93.26,技術上出現向上突破。而隨著美元的向上突破,多個新興國家貨幣急速貶值,阿根廷披索在過去幾周大幅貶值,出現了貨幣危機,阿根廷央行將指標利率調高到40厘,並被迫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求助,據報要求的信貸額度達300億美元。
到目前為止,亞洲金融市場受阿根廷貨幣危機的影響不大,表現大致平穩,雖然港元在4月份一度出現港元匯率達至弱方保證、金管局連續入市買入港元、資金流向美元的情況,但近期港元匯率未見異動,顯示恐慌情緒沒有擴散。
如果未來美元加息步伐加快,美元進一步升值,亞洲貨幣不排除遭到進一步衝擊的可能性。但是特朗普‘重振實業、刺激出口’的理念與強美元政策存在內在矛盾性;美國經濟復蘇在相當程度上又依賴資產市場創造的財富效應,資產市場的脆弱性很難承受太高的利息水準;加上美國經濟本身已進入經濟復蘇的尾聲,未來經濟增長的風險加大;特朗普的減稅政策造成的財政赤字也將長期對美元走強不利。所以,雖然通脹升溫、經濟增長加快、中東風險加大等因素有利於美聯儲持續加息和美元走強,但考慮到上述對美元走強的不利因素,我們仍然認為美元指數未來持續上升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換言之,投資者暫時不必過於擔憂美元上升對新興市場帶來的衝擊可能擴散。
我們在2月20日的博文「股災元兇追蹤」裡討論過對美國經濟較為有利的政策組合,認為“較高的通脹,較弱的美元,相對緩慢的加息步伐”對美國的經濟增長和資產市場的暢旺較為有利。而較高的美元以及進取的加息步伐卻可能有壓制出口和打壓資產市場的作用,一但資產市場泡沫爆破,產生負財富效應,美國的經濟增長必將受到拖累。
數據顯示,截止5月9日收盤,恆生消費者服務指數年初至今漲幅為5.81%,大幅跑贏恆生指數;而恆生消費品制造業指數年初至今漲幅為2.34%,也跑贏恆生指數。個中原因,有分析人士指出,消費板塊或因其估值低、潛力大、相關行業需求旺盛而形成的成長確定性高,而受到投資者青睞。
根據估值和成長性兩大指標來判斷,消費升級方向的標的值得重點關注,很可能這類標的在大市盤整期中會異軍突起。特別是消費板塊的龍頭股,在消費升級和毛利率回升等多利好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有可能走出較好的行情。
綜合部分機構的薦股如下:
國泰君安國際推薦香港相關零售消費股,如香港珠寶首飾龍頭周大福、六福珠寶和估值相對吸引的周生生,持有香港Sogo百貨的利福國際,以及商業地產公司九龍倉。
興業證券首選標的為2018年業績穩定增長的個股,如蒙牛乳業,萬洲國際,華潤啤酒等。
光大海外建議重點關注醫藥,社會服務,可選消費等板塊龍頭。
5月3日,萬眾矚目的中美經貿談判在北京開始,一如所料的沒有達成任何協議,美國方面以貿易鷹派為主的代表團,帶著特朗普總統的漫天要價,跑到北京來探了一下中方的底,這大概就是此次貿易談判的最簡單總結。
各種媒體對此次談判成果的解讀極多,但大致意見相差不大,就是雙方差距極大,迅速亮開了各自的底牌,然後迅速談崩。好處是大家都沒有藏著掖著、直接短兵相接,並且達成了以後建立工作機制繼續談的共識。
隨著談判第一回合摸底結束,雙方都要思考下一步的博弈策略,在我們看來,中方的策略相對簡單,基本就是一個跟隨策略,跟著美國注碼的增加而對等增加注碼;而美國作為挑起貿易戰的主動方,可以有兩個選擇:一是看清楚中方沒有退讓餘地的底線後,相應降低自己的要價,經過一段時間的討價還價後,雙方達成協議;二是增加注碼,希望用更大的賭注嚇退中方、令中方妥協,基本按美國的要求達成協議。
現在看來,特朗普似乎傾向採取第二種策略,就是繼續加大賭注,希望中方跟不起或不敢跟。他在5月4日最新的推特發佈裡說:會在見過美國貿易談判代表團後做出決定,但這對中國將很艱難,因為他們已經被對美國的貿易獲利寵壞了。
我們認為,由於離開美國原定正式增加關稅的時間(6月)尚有一些日子,而且按照特朗普的行事作風,他也很有可能到時臨時推遲正式加關稅的時間,因此中美雙方還有一些時間可以在不引發嚴重後果的情況下繼續博弈,也就是說,未來幾周可能中美雙方一方面會繼續進行口水戰,在口頭上加碼;另一方面可能針對對方的某些行業或領域進行定點精確打擊,類似美國打擊中國的中興通訊、中國打擊美國農業等。
在這種情況下,股市預料仍將面臨一段時間的不明朗環境,對股市上漲不利。但是,中美貿易戰的陰影卻也不必然帶來股市的較大下跌。
下圖是美國道鐘斯指數今年以來的走勢:
從道指走勢圖可以看出,自一月份開啟的本輪調整主要的支援區域在23500左右的區域,如果道指成功跌穿這個支持區的話,技術上將會相當難看,因此守住23500左右的支持區,對於穩定投資者的信心,有一定意義。
上週四(5月3日),道指的走勢頗為有趣,先是在中美貿易戰陰影下大跌約400點,然後又在沒有任何消息下、奇跡般地收復失地,再以接近全天高位的23930點收市;上週五(5月4日),美國公佈4月的非農就業職位僅增加16.4萬個,大幅低於預期的19.2萬個,平均時薪按月及按年分別上升0.1%及2.6%,稍遜市場預期的0.2%及2.7%。直觀地看,資料表示經濟遜於預期,應該對股市構成壓力,但市場解讀為有利於舒緩加息壓力,反而變成了利好,道指再漲332點,表現頗為強勢。另一個有意思的跡象是美聯儲在5月初的議息會議中,將2%的通脹目標改為預計將在中期達到對稱性的2%目標附近,這個改動意味著美聯儲對通脹的忍耐力增強,即是說未必需要在美國通脹達到2%的水準時立即加息。
我們認為上週末美股的強勢,可能與美國政府希望維持股市穩定有關,因為在中美經貿博弈下,美股如果不能穩定,將極大地限制美國打貿易戰的能力,影響投資者對美國經濟的信心。
下圖分別是香港恒生指數與上證綜指今年以來的走勢圖:
恒生指數
上證綜指
從圖形上看,恒生指數的走勢與道指走勢較為接近,上證綜指的走勢則相對較弱,可能是受中央政府降低金融杠杆的影響。恒指的重要支持區大約在29500左右,而上證的重要支持區大約在3050左右,看起來,目前道指、恒指和上證綜指都處於重要支援區域的上方,屬於有壓力但尚未決定性走弱的階段。
4月下旬,中國政府有幾個較為特別的決定,一是決定降低存款準備金一個百分點,放鬆銀根;二是將加強監管、限制融資的«資管新規»推遲一年半實施;三是近年來首次提出要「推動信貸、股市、債市、匯市、樓市的健康發展」,我們認為這些決定背後遵循的邏輯是一致的,就是要支持資本市場的發展,穩定股市。
看起來,似乎在中美經貿博弈的關鍵時期,維持一個穩定的股市,對雙方都有重要意義,雙方政府都有可能在必要時,進一步出手以穩定市場,維護投資者信心。
如果這個判斷大致符合實際,那麼在未來幾個星期,港股、A股的走勢可能將繼續維持震盪,上有貿易戰陰影的壓力,下有政府的維穩支持,難有突破性發展。
上周五恆生指數跌破三萬點大關,這是外部環境的多種因素導致的不確定性在股市的反映,也是自一月份港股創新高以來的內在調整要求。目前的點位,是繼續上漲的起點,還是熊市到來的拐點,換言之,港股是看牛還是看熊,各家說法不一,但綜合來看,看牛的仍為多數,主流觀點是:無論是以全球和中國的經濟基本面判斷,還是從近期調整後的港股估值水平來看,港股後市都有震盪上行的空間,港股牛市仍將持續。
如果贊同以上觀點的話,那麼立即可以發現,經過本輪調整,港股中一批基本面優秀,增長確定性較高的優質股票,以低估值的優勢浮出了水面,配置價值凸現。精選其中個股,把握震盪市中的低吸機會,大膽建倉,或對原股票池適時調倉,是目前市況中的良好機遇。
鑑於美國財政部外國資產管理辦公室(「OFAC」)對美籍人士買賣或轉讓俄鋁(股份代號:486)股份作出限制。
港股自1月29日進入調整以來,至今已歷時約3個月。調整的起因是十年期美債利率突破2.8厘、這個2013年以來的高位,引發了連漲9年的美股突然跳水,連續大跌,揭開了本次調整的序幕。雖然跌勢帶來的恐慌心理漸趨穩定,但特朗普政府挑起的先全球貿易戰、後逐步向中國收斂的中美貿易戰陰影又開始籠罩大市。在中美雙方逐漸提高貿易戰叫價,貿易戰開始在晶片和農業領域小規模打響後,市場的情緒也隨之波動,相關受影響股票受到了較大壓力,大市也持續處於較為低迷的狀態。
本輪港股調整到目前為止的最低位為2月9日恒指29129點,近期港股逐步在30000點左右有一些支援,就目前情況看,支援港股的主要因素有:1)中美經濟資料尚好,中國經濟首季GDP增長為6.8%,超出市場預期;而美國首季GDP增長為2.3%,也好於市場預期;2)市場仍傾向於認為中美貿易戰大規模爆發的機會不高,風險主要局限於個別行業和領域。
以上是港股本輪調整的簡單總結,未來影響港股走向的因素我們分以下幾個方面討論:
地緣政治方面:
朝鮮半島局勢明顯正向好轉的方向發展,朝鮮當局明確提出支持半島無核化,並宣佈停止核試以及導彈試驗,回應了聯合國和國際社會的普遍訴求,順應了民心,取得了引領半島局勢發展的主動地位。而朝鮮勞動黨第七次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通過有關「全力建設社會主義經濟」的決定,顯示了朝鮮當局調整未來發展路線的決心,頗有學習中共當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重大決策的模樣。由於朝鮮,這個半島對峙雙方中的一方,其立場從敵對到合作的根本性變化,使得半島局面很難再現以往劍拔弩張、臨近戰爭邊緣的狀態。
東北亞另一個過往不斷在釣魚島問題上與中國摩擦的國家日本,近來態度開始好轉,停開多年的中日韓首腦會議5月9日在日本東京重開,標誌著惡化多年的中日關係開始回暖。
南亞大國印度,在去年中印洞郎邊界爭端、一度與中國關係緊張後,其總理莫迪4月27日到訪武漢,與國家領導人舉行非正式會晤,從會晤的新聞發佈看,這次會晤具有高層戰略溝通的意義,可能涉及中印在全球事務上的觀點溝通和立場協調。
局面演變到現在,可以說美國去年到今年推動的印太戰略基本破產,美國推動印太戰略究其實質,無非是企圖聯合日澳印對中國進行圍堵,但當這個戰略中兩個重要支點日本和印度紛紛與中國搞好關係後,印太戰略也就難以維持下去了。
中美貿易戰同樣表現出美國已基本無法聯合過去的盟友共同向中國施加壓力。中美貿易戰中美國一度企圖聯合歐盟和日本,但明顯效果不佳,而且美國自身也與他們有貿易爭端,至今為止,中國用多邊主義反對美國單邊主義的策略明顯有一定效果,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多次表示支持自由貿易、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呼籲利用WTO規則解決貿易糾紛,與中國的主張類似。
由於貿易保護主義不得人心,大規模的相互制裁可能危機全球產業鏈,所以我們仍然傾向于中美貿易戰不至於大規模爆發,但個別領域的摩擦則很難避免。
據媒體報導,以美國財長姆努欽和貿易代表萊特希澤領銜的美國貿易談判團將於5月初訪問北京,與中國有關部門就中美貿易問題進行磋商。說明貿易戰互相加碼叫牌的第一階段已經基本結束,開始進入討價還價的第二階段。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潛在熱點就是臺灣,近期中國軍機繞台飛行明顯增加,海軍也於4月中在台海進行了2015年以來首次的實彈演習,看起來,臺灣似乎已成為了中美貿易戰的其中一枚棋子,過去美國一直利用臺灣來牽制中國,現在中國似正在明顯增加對臺灣的軍事壓力。
大體而言,中國的周邊環境較前有所好轉,中美貿易戰仍是近期的最大變數,臺灣問題近期有與中美貿易戰捆綁之勢,但由於中美全面貿易戰代價太大,我們仍然對貿易戰前景持謹慎樂觀態度。
經濟方面:
中國經濟首季增長6.8%,好於預期,全年增長預計不低於6.5%,雖然貿易摩擦影響出口、金融去杠杠影響投資,房地產和基建投資也有所放緩,導致經濟有一些下行壓力,但在中央擴大內需政策支持下,經濟放緩的程度預計不大,經濟增長的品質有所提高,經濟大致穩定向好。
美國經濟首季增長2.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期在美國減稅和投資加速的刺激下,美國2018年經濟將從2017年的2.3%提高至2.9%,這個預測意味著美國經濟增長將在接下來的三個季度明顯加速。
受益于貿易增強和美國的財政刺激政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今年全球經濟增長率為3.9%,為2011年以來最高水準。
假設不爆發大規模的貿易戰,看起來經濟增長仍然利好股市的發展。
財經政策方面:
美國過度加息仍是市場一大風險,本輪美股的調整就是從債息上升開始的,根據目前的情況看,美國的債息上升很可能將會繼續。4月25日,美國十年期國債息率曾一度升穿3厘水準,為近5年來的最高水準。
事實上,美國經濟增長加速、特朗普的減稅、推動基建刺激經濟計畫,都有利於通貨膨脹的上升,給美聯儲進一步加息提供了市場環境。特朗普減稅造成的財政赤字,也需要發行更多的國債來填補,而大量的國債供應,又可能壓低國債價格、提升國債息率,這些因素都主動或被動地推動美國息率上升。
但是,息率的過度上升,又可能引發資金離開風險市場(例如股市),造成股市的大調整。而股市持續下跌造成的負財富效應,又會反過來打擊經濟增長,更加劇股市跌勢。所以,加息與股市穩定的優先秩序排列的拿捏,對經濟和股市都有重要影響。
從2017年以來,中國政府一直強調要降低金融杠杆、抑制風險,但在中美貿易戰對股市帶來明顯負面影響之際,中國政府於4月17日公佈從4月25日開始調降存款準備金率一個百分點。很顯然,這個放鬆銀根的舉動與之前強調的降杠杆方向並不一致;緊跟著在4月27日,多個政府部門聯合發佈的«資管新規»又將新規實施過渡期的時間延長了一年半;更特別的是,在4月23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不僅重提持續擴大內需,而且提出要「推動信貸、股市、債市、匯市、樓市的健康發展」。很顯然,鑒於中美貿易戰對經濟和資產市場的負面影響,中央正在採取措施,穩定市場預期,支持市場發展。
看起來,股市、債市、匯市似乎也成為了中美經貿博弈的其中一個方面,誰的市場能夠更穩定、表現更好,對於增加投資者信心、吸引全球資金都有重要意義。鑒於此,股市穩定的重要性較以往上升,具備了一定的政治意義。中國政府不希望看見中國股市大跌,美國政府恐怕很難容忍美聯儲的激進加息損害美國資本市場的穩定。所以,美聯儲過度加息這個風險實際發生的可能性較前有所下降。
綜合以上幾個方面,中國在地緣政治上風險不大,經濟增長也穩定向好,只要不爆發全面貿易戰,看來市場的風險仍然可控。
我們在2017年底的博文「2018年來敲門之際」裡,提出在2017年支持港股走出牛市的兩個重要因素:1)大陸南下資金持續流入;2)中國經濟穩定向好、風險下降;在2018年仍將繼續發揮作用,支持港股再創新高。我們現在仍然維持這個看法。
無論是港股還是A股,四月份行情均是在震盪中下行。其中A股最低下探到3041.62點,接近3000點的整數關口,四月份股市的下跌,源自諸如中美貿易磨擦等多種事件產生的不確定性,導致投資者的擔憂和預期的改變。進入五月份,市場走勢如何?投資機會如何?是各類投資者都在思考和研判的問題。
綜合分析,五月份股市仍為震盪市,但存在中低級別的反彈,從而產生結構性行情。本文以A股為例簡要分析。
其一,國家統計局公佈的一季度經濟數據顯示,我國經濟的結構性轉型取得明顯成就,消費對GDP的貢獻從去年的58%大幅提升到了今年的77.8%,從而使經濟增長的動力穩健而且增強,不僅如此,標志經濟增長質量的指標也進一步好轉,這是後市結構性投資機會的基礎。
其二,A股前期下跌使整體估值到了低位;另一方面,根據上市公司2017年年報和2018年一季報披露的信息,大部分上市公司均表現出了良好的增速。這從估值角度支撐了後市的結構性反彈。
其三,對A股入摩的預期進一步增強。事實上,隨著滬港通、深港通每日額度高達四倍的提高,以及六月份MSCI新興市場指數可能會一次型將A股按5%的比例納入,外資已在持續流入A股,今後必得進一步加速。中國經濟的穩健和A股的估值,將會使外資在A股市場佔比進一步提高,增量資金的流入夯實了後市結構性反彈的資金基礎。
其四,國內<資管新規>的落地,長期看,會改變部分國內資金的流向。資管行業打破剛性兌付以後,會有更多資金從原來承諾收益的銀行理財流入到基金產品,這將為股市帶來了一定的資金流,雖然這種資金流是緩慢和逐步增量的。
鑑於導致股市震盪的因素繼續存在,雖然中美已就貿易問題展開談判,但不確定性沒有大的改變。只是宏微觀經濟方面的有利因素正逐步增多,五月行情大概率是震盪上行。
在震盪市中的結構性行情中投資,最根本是要按照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的戰略性方向,低吸科技龍頭股和消費龍頭股。
朝鮮官方媒體《朝中社》21日報導,朝鮮勞動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決定,自2018年4月21日起,北韓將中止核彈試爆與洲際彈道飛彈試射、廢棄核子試驗場。全會並決議「全力建設社會主義經濟」,顯示朝鮮政治、軍事、外交、經濟政策將全面轉向。
我們在今年1月17日的博文「中國影響增,周邊風險降」裡曾提出:“朝鮮很可能採取類似當年新中國發展核武的路徑,第一步是頂住各方壓力造出核武器;第二步是在有了基本核威懾能力後,與敵對國家改善關係、發展經濟。現在根據金正恩的新年賀詞,朝鮮已經完成了核武開發,具備了基本的核威懾能力,我們認為金正恩當局也很可能將採取和美韓日改善關係、發展經濟的策略。”,目前看來,我們的看法基本基本符合事態的發展。
朝鮮棄核,雖然具體路徑不會那麼簡單容易,能否與美國順利達成和平協議也不好說。但只要朝鮮當局表達出願意放棄核武器的立場,必定會獲得中國和韓國的支持,半島的局面就很難壞到哪裡去。
前不久,媒體報導中國政府領導將于5月9日赴日本出席中日韓首腦會議,並在日本訪問三天,這是自2011年5月中國前任總理訪問日本以來的首次,標誌著冰凍已久的中日關係開始回暖。
事實上,由於特朗普退出TPP、不肯豁免加征自日本進口鋼鋁的關稅,使得日本對美國不信任的情緒有所滋長,而中國發展的勢頭良好,與中國搞好關係,也有助於日本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日本政府此時選擇與中國改善關係,很可能是利弊權衡的結果,而非一時的權宜之計。
如果朝鮮核問題前景好轉,中日韓關係改善,東北亞前一段時間的緊張局勢就基本可以消除,加上南海局勢大致穩定,中國的周邊環境將較以往好轉。雖然美國仍有支持台獨、打臺灣牌逼迫中國的意圖,但隨著中國軍機越來越頻繁地繞臺灣島飛行,臺灣牌很難起到大作用。
我們一直以來,都對中美貿易戰的前景謹慎看好,背後的邏輯就是基於:特朗普的本質是一個商人,而商人的本性是逐利。中美貿易戰如果真的大規模爆發的話,結果必定是中美雙方的兩敗俱傷,不會有勝利者,只有損失沒有利益不符合商人的逐利天性,因此特朗普選擇與中國進行大規模貿易戰的可能性很低。
但是上週一(4月15日)發生的美國商務部禁止美國企業在七年內向內地企業中興通訊供應零部件的決定,背後的邏輯卻有些不同尋常。
看起來,似乎美國政府有意要整死中興通訊,因為按照現在媒體披露的情況,中興生產的產品中,有一部分使用的美國晶片基本沒有替代產品,禁止美國企業賣這些獨家晶片給中興,其結果只能是中斷中興的供應鏈,令生產無法繼續,中興通訊的董事長殷一民在4月20日的新聞發佈會上承認,美國的禁令可能導致中興通訊進入休克狀態,就證明了美國禁令對中興的嚴重性。
雖然美國商務部頒佈這個禁令據說是因為中興違反了與美國政府的和解協議,但是,在多種可能的處罰中選擇一個最嚴厲的、能夠置中興通訊於死地的方案,怎麼看也是一個故意的行為,其政治意味相當明顯。
而且美國的INTEL、高通、美光等公司都是中興的大供應商,不許美國公司向中興供貨,本身也打擊了美國公司的生意。即使中興被徹底打倒,中興空出來的市場估計也大概率會落到華為、愛立信或諾基亞手裡,美國公司得益的機會很少;市場中也有傳言說,美國制裁中興是為了打擊中國在5G領域的發展,但中興倒了華為還在,中國搞5G的公司還有很多,中興的研發人員也不會憑空消失,無非是換一家企業工作而已,想憑打擊中興遏制中國在5G的發展,這個目的看來也不容易達到。
打擊中興看上去對美國似乎沒有太大的好處,潛在的壞處還可能有:中國可能會加大在短板晶片方面的投入,加快研製的步伐,以擺脫對美國晶片的依賴,長遠對美國晶片在中國市場的地位不利;其次美國用這麼嚴厲的手段對付一家公司,會嚴重危及其他國家和企業對美國的信心,因為按照特朗普的美國優先策略,是不分盟友和敵人,都要對美國的利益讓路的,那麼當其他公司對美國在某個領域的優勢地位造成挑戰的話,會不會也像今天的中興一樣被美國政府置之死地?也許有人會說,只要不像中興一樣違反協議,美國不會這麼做。但是,美國依賴假情報採取行動不是沒有先例,似不宜對此有盲目信心。
梳理此次的美國制裁中興事件,看起來美國似乎沒有獲得什麼即時或長遠利益,反而美國公司會損失一部分市場,也會惡化中美關係,屬於典型損人不利己的七傷拳,這個邏輯似乎與商人逐利的邏輯不同。對這個不同可以有兩個解讀:1)制裁中興仍然是一種試圖逼迫中國在中美貿易戰中讓步的策略,這個邏輯符合特朗普喜歡遊走戰爭邊緣的冒險性格,也符合商人為了得利無所不用其極的天性;2)美國採取的是哪怕自身受損也要盡全力打擊中國的策略,這個邏輯和商人的邏輯根本不同,不是以自身得利而是以抑制和打擊對方為目的,這個邏輯之下,中美關係將可能向敵對方向發展。
如果上述第1)種解讀是正確的,我們將會看到經過一段時間的扯皮談判之後,中美達成和解,貿易戰結束,股市恢復常態;如果第2)種解讀是對的,我們將看到中美貿易戰逐漸擴大,全球股市都將受到嚴重衝擊。
中美貿易戰的最新發展是:4月20日晚美國《華爾街日報》援引商務部高管的話稱,該機構同意將給中興一個提交新證據的機會;而美國財長姆努欽在4月21日華盛頓召開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年會上表示,「正在考慮訪問中國」,但表示不會對訪問具體時機做出評論,他進一步表示,對與中國達成協議、彌合雙方在貿易問題上的分歧「持謹慎樂觀態度」。看起來和談仍有希望。
我們仍然維持對中美貿易戰謹慎樂觀的看法,也傾向于認為中興通訊有機會擺脫美國的嚴厲制裁。